近视是因为太“宅”?

近些年来,近视就像一场“瘟疫”,越来越多的人不幸被“传染”。尤其是走在校园里,你甚至难得看到一个不戴眼镜的人。在眼专科医院,近视门诊人满为患,而眼镜行业也在这几十年赚得盆满钵满。

关于近视“元凶”的传统观点

其实,在半个世纪前,中国大概只有一到两成的人有近视困扰。但今天,在青少年中,即使是保守估计,也有大概90%的人有近视问题。除了中国,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也饱受近视的折磨。在韩国首尔,19岁男生中患近视的比例高达96.5%。而在欧美,情形也不容乐观,近半数的欧美青少年也同样没能逃过这场近视的“瘟疫”。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5亿,都将成为近视一族。

这些年来,关于近视成因的研究不绝如缕,各路学者众说纷纭——有说基因决定的,有说看书过度用眼的,也有说电脑屏幕辐射的。那么,导致近视的“元凶”到底是什么呢?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对基因筛查的研究发现,近视与100多个基因位点相关,从而揭示了近视的发病率与基因相关。但科学家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基因问题仅仅只是导致近视的其中一种原因。通过对130余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当中虽然只有2人近视,但这130余名成年人的后代中却有近一半的人近视了。因此,导致近视患病率猛增的原因,除了基因的一些影响之外,应该还有其他因素。

还有另一个关于近视成因的说法也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死读书。早在400多年前,开普勒就说自己的近视在很大程度上与大量阅读和做研究有关。这种想法不无道理,生物学家认为,长期近距离阅读会影响眼球的生长。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眼球会不断调节入射光线,使近处的图像聚焦在视网膜附近。长此以往,眼球凸度越来越大,也就形成了近视。

这种说法的另一个现实立足点也很有说服力——东亚青少年的近视率比欧美要高出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亚地区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过重,他们花费在学习、看书上的时间比欧美国家的青少年要多很多。据2014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上海,15岁学生平均每周花费在作业上的时间大约为14个小时,而在英国,这个数字仅为5小时。

这么说来,除了基因之外,近视仅仅是由过度用眼造成的吗?


眼睛的天然“营养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死读书”造成近视的说法其实也不尽完善。科学家通过许多试验发现,每周读书和用电脑的时间,与近视眼的发病率有关,但也还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跟踪调查了加州500名儿童,这些儿童在调查之初,视力都完好无损。研究小组记录了这些孩子五年来每一天的行为,并得出了一个十分让人意外的结论——户外运动时间与近视发病率存在很大关联,那些户外活动时间长的孩子比时间短的孩子普遍视力更好。

这个“出其不意”的结论并非偶然。在澳大利亚,科学家也重复了相关研究,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通过对悉尼中小学4000余名孩子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后,他们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孩子得近视的风险越低。研究小组也对在室内进行同样体育运动的孩子进行了归类总结,但结果显示,他们的视力却不如进行户外活动的孩子。

调查发现,那些参加户外活动多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白天正常上课,晚上回家学习、看书、用电脑。唯一不同的,仅仅只是室外活动时间长短的差异。但最后,他们的视力都比“宅”在屋里的孩子要好很多。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室外,孩子们不管是运动、玩耍,还是躺在户外长椅上看书,这些活动都对视力有益。

研究人员推测,这应该归功于户外环境中眼睛所接受的光线。如果说近距离看书、看屏幕对视力会造成影响,那么,在户外环境中眼睛所接受的光线则可以削弱和中和这些伤害。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科学家利用小鸡和恒河猴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人员严格控制它们的饮食、生活环境等各项指标,仅改变它们所接受的光照强度。结果发现,处于与户外光线条件一致的高光照水平下的被测者,其发生近视的概率比在室内接受低强度光照的对照组减小了60%。也就是说,室外光照强度可以大大减缓被试者近视的形成。

这个发现可谓让人大跌眼镜。原来,光照还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好东西呢!许多人为了保护眼睛,在室外甚至习惯佩戴太阳镜来阻挡光线。这么看来,太阳镜不仅多此一举,反而还把眼睛的“营养素”给拒之门外了。

那么,室外光照为什么可以保护视力呢?

宅男宅女,走出家门

科学家大胆地对其进行了假设——阳光能够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又反过来阻止了眼球在发育过程中被拉长。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科学家在小鸡眼中注入了多巴胺分泌抑制剂,结果,那些被暴露在室外光线下的小鸡视力与接受室内光线刺激的小鸡相差无几,光照对视力的保护作用消失。

眼科专家分析称,通常视网膜在白天会分泌较多的多巴胺,而在昏暗的光照下,多巴胺的分泌周期将被扰乱,从而影响眼球发育。据流行病学研究者估计,孩子们至少需要每天在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约3小时才能有效避免近视(适宜于阅读、缝纫的照度约为60勒克斯;照明良好的办公室或教室光线强度往往不到500勒克斯)。而1万勒克斯的光照强度,则基本相当于晴朗夏日时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

对大多数中国青少年来说,每天在学校也只有课间十分钟和体育课能够“享受”户外的阳光,而一周最多也只有两节体育课。即使把一周在学校的所有户外时间加起来,都未必能够达到3小时的标准。加之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喜欢户外活动,一下课一放学都习惯待在教室里,宅在家里,反正有电脑手机作伴,一人一世界,也乐得逍遥。“近视”也就这样在不觉间,成了大多数青少年如影随形的小伙伴。

而在许多其他国家,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大都比中国要长。比如,在美国,每个孩子平均每天都有2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数字达到了3个小时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17岁人群中只有30%是近视的原因了。

所以,如果你想预防近视,或者你不希望自己的近视问题再继续恶化,不妨走出家门,到户外去晒晒太阳,让天然的光线来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免费“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