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烧的为什么不是紫禁城而是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公元1856年,英法两国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打败了僧格林沁和瑞麟的抵抗之后于傍晚闯入圆明园,随后进行了洗劫并将它焚烧。那么问题来了,北京城都已经沦陷,紫禁城为什么偏偏躲过一劫呢?

僧格林沁

圆明园其实两次被焚。首先,10月8日晚上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一个房间中发现了曾经被僧格林沁扣押的37名英法外交官的物品,他们推测这37人在此处被害。愤怒的士兵决定烧掉这个房间,这边是圆明园第一次被焚,不过受灾并不严重。

后来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释放了被关押的人质,37人种有18人死亡,这些人回去之后对的上级描述了自己被关押的20天受到了如何非人的虐待,手腕因捆绑而组织坏死,甚至都有蛆爬出来。

下令焚烧圆明园的额尔金

此时,额尔金下定了焚烧圆明园的决心,并且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现在的中国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已经拿不出多少赔款了;若要严惩对人质施刑者,则清朝断然不会交出僧格林沁本人,英法得到的只是替罪羊而已。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破坏圆明园,并且这种惩罚,只针对咸丰皇帝一人,与百姓无关。于是,圆明园被洗劫后付之一炬。

英法联军在北京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英法因为要惩罚凶手(或说惩罚咸丰)而焚烧圆明园,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所以他们肯定有多种借口去洗劫焚烧紫禁城,但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被毁的圆明园

首先,当时的英法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者野心要完全接管整个中国,他们需要依赖已经立根近300年的清政府。其次,英法联军进入京城之前,曾与守军有一个约定:入城之后,不会破坏城内任何公共建筑,并且答应除了公使护卫队之外,不会允许大规模军队进京。英法联军若不顾约定大肆抢劫,则害怕中国人触到中国人的底线,以后议和就不太容易了。再次,联军孤军深入,补给不足,必须速战速决。最后,圆明园被烧之后,满清马上就屈服了,所以留着紫禁城反而多了一个筹码。

紫禁城全景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不论如何,圆明园的被毁仍然是落后挨打的一个教训,即便紫禁城得到了保留,我们依然要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