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说AI,都是在说AI的场景应用

经过一年多的发酵,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当整个行业在谈起人工智能时,其实很少去聊算法、计算力、数据这些晦涩且只有少部分人能听懂的技术层面的问题,真正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其实是场景应用。本篇文章主要梳理了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几个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及其典型代表公司。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凡是使用了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均可认为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种类包括手术机器人、假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心理康复辅助机器人、个人护理机器人和智能健康监控系统等六大类;另一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诊前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诊中的辅助诊断、医学图像处理,诊后的虚拟医护助手等。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有医学影像识别和智能诊断等。目前,AI+医疗的应用也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提出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预计,国内医疗行业IT话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需求非常旺盛,目前国内的代表公司有碳云智能、推想科技等。

接下来,我们看看AI技术的融入,为金融行业赋予了多大的想象力。

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提高金融业务的智能化。目前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生物特征识别功能。一方面活体验证降低了隐藏风险,一方面远程身份验证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个结合是千人千面、精准营销。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标签计算、实现实时精准画像描绘,提供个性化营销。进一步还可发展为智能投顾、辅助量化交易等;第三个结合是大数据征信、普惠金融。基于大数据的征信系统弥补了中小型企业的征信空白,扩大了客户范围的同时,也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目前国内代表公司有平安科技、商汤等。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强需求,国家政策也在推进安防领域的智能化。安防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点主要有两方面: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视频结构化技术主要是对视频画面进行时空分割、特征提取、对象识别等处理手段,将只有人才能理解的视频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和人都理解的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密度人流中(火车站、机场等),实时抓取特殊人群(通缉群体、失踪人口)脸部信息进行云端对比,大大提高工作时效。安防领域,是人工智能为数不多已被验证的需求场景。在未来,人工智能与安防场景的结合还将更加深入,目前国内的代表公司有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等。

刚才说到了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领域也在做这样的结合应用,那就是人工智能与消费级视频的结合。而人工智能在消费级视频场景的应用要更加轻量级和商业化,消费级视频是相对于工业视频而言的,我们平时看到的综艺视频、电视剧、电影等都可以被叫做消费级视频,国内目前有家公司Video++便在做这个领域的结合应用,通过SDK植入视频,运用视频结构化技术识别出视频中的场景、品牌、人物、物品等信息,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标签化信息与用户画像自动匹配,在消费级视频场景里创造用户互动和变现的机会。这一场景的需求也得到了验证,目前 Video++服务的企业包括乐视、芒果TV、爱奇艺、风行网、凤凰网、PPTV、浙江卫视中国蓝TV、搜狐视频、斗鱼直播、战旗直播、熊猫直播、ZEALER、日日煮等平台,以及VML、WPP、MadHouse、通用、康师傅、七喜、喜力、游族、网易、Sisley、长隆、雷蛇等广告商/品牌商等,月独立用户UV达2.8亿。通过这一场景的结合,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和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近。

除了以上例举的几个场景的结合,目前还有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驱动,也将反过来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信AI的整体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整个AI行业将迎来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