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唐代货币“开元通宝”上的字出自这位大书法家之手

说到开元钱,人们会想起其背面弯弯的月文,由于很像纤纤指甲痕,于是很多人就认为是杨贵妃留下的掐痕。

实际上,这实纯属无稽之谈。要知道,“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年间开铸的一种铜钱,上面的“月文”可能是受了外来影响而仅仅用作装饰的标记。

想当年,刚刚建立的大唐还是继续沿用隋五铢,但是“隋五铢”轻小淆杂。

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李渊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就是“开国奠基”之意;而通宝则有“流通宝货”的寓意。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在钱文书体方面,开元通宝钱也有别于古代铸币文字书体。先秦为篆,秦至隋多为小篆,而从开元钱开始就以隶、楷为主。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其字在篆隶之间,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

其实,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都能说得通。

此后,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开元钱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等,甚至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且其“通宝”二字一直延用至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