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卖烧饼,日本间谍假扮中国人潜伏达10年

人类自从发生战争以来,就有了情报需求和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这些人被称之为“间谍”。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讲,谍报战似乎只存在影视剧当中。在各种戏说的情节背后,真实的谍战要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的多,而且日本对华系统化、规模化的谍报制度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而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日本已经花了70年的时间在中国各地搜集情报。

近代日本谍报史研究专家许金生指出,明治维新以后,近代日本对华谍报活动极其猖獗,不仅组织严密、计划周全,且参与的主体形态众多。除了军人,还有身份隐匿或半隐匿的留学生、商人、医生、船员等。这些谍报主体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庞大而严密的实施系统。

假装卖烧饼,刺探长江兵要地志

1938年9月6日版,侵华日军地图:《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图》

许金生告诉记者,与中国一衣带水,为日本派遣大量间谍来华提供了极佳的地理便利。然而,这样的行为毕竟违反国际法,伪装成中国人便成了很好的幌子。

中国地大物博,即便遇到语言障碍等问题,在北方自称南方人,在南方自称北方人,也能蒙混过关。以新纳时亮为例,他1886年来华刺探东南沿岸兵要地理。

为掩人耳目,他化名邦山顺,扮成卖烧饼的,调查沿海和长江兵要地志长达5年,著有《支那沿岸纪要》二卷,为日后吉田增次郎(1912年任海军省中国谍报科长)完成《中国沿岸纪要全卷》奠定了基础。

抗战前潜伏在中国的日本间谍

据史料记载,当时清政府给予英国人内河航行权,却不允于日本人。因此,日本人想要了解长江流域的航道,基本依赖英国人的航道图,但这不能满足日本海军对外扩张的特殊需要,为了收集更多资料,及时增加和更新相关信息。

日本海军省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了间谍活动。今井兼昌是最早受命调查长江的日本专业人员之一。为了完成任务,1888年今井假扮日本船员住进上海联合海员宿舍,通过长江水手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在来往于长江的英国商船上当了约一年水手,利用此身份详细测量航道,研究十八滩的所在,回国后提交了《扬子江水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