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都在想什么?——评《不羁的思绪》

现在,买书是一件极其方便的事。京东、淘宝、亚马逊,各大电商的书籍多如烟海。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见的。填好订单、付完款,等个两三天,顺丰或者四通一达的快递员就上门送货了。如果你偏爱电子书的话,那么,整个过程甚至可以压缩到五分钟内。

如此场景,恐怕信奉“书非借不能读”的袁枚先生,也会羡慕不已。

——但是,挑书的难度却增大了。

一来,是因为书多了。甭管什么东西,一旦多了,都会有以次充好的。这两年“养生热”、“生育潮”,相关书籍层出不穷。哪些值得买,哪些不值得买呢?要想评判这些书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恰是普通读者未必具备的;而一旦书中出现错误,普通读者又偏偏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第二,是因为世界变复杂了。

我们是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所面对的,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局面。以六月为例,月初的时候,菜鸟驿站和顺丰快递公然决裂,大数据对商家的意义,可见一斑;中旬,崔永元转行卖有机食品,连带着转基因的话题再次火了一把;现在是月末了,一个姓刘的神医,又频繁登上头条。

最近大火的刘神医(图片来源:sina.com)

随便找个人问,他都不得不承认,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驾着小船漂泊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担心落后于潮流,又不得不小心,被海量的话题吞噬。

所以,对于读者来说,最好的科普书是什么样的呢?

它必须是正确的,必须充满了真知灼见;它包含的话题必须足够多,可以从方方面面为读者解惑;而且,这些话题必须是有联系的。不是说作者只能谈论某一专业内的话题,而是说,作者在谈论所有话题的时候,都遵循了同样的逻辑,使得读者可以互相印证、横向对比,从中总结出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书,当然不多。阿西莫夫的《不羁的思绪》可算一例。

不羁的思绪(图片来源;douban.com)

关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写作,实在不用多说,他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用《基地》系列展现了一个银河帝国千年的兴衰史,仅此两项,就足以使他成为公认的科幻大师;与此同时,艾萨克?阿西莫夫科普作者的一面,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实际上,阿西莫夫一生出版过五百多本书籍,其中,科普写作,占了很大一部分。

长盛不衰的基地系列(图片来源:douban.com)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也就是计算机、卫星和航天事业的萌芽时期,阿西莫夫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科普上。一方面,他写了《阿西莫夫科学技术传记百科全书》,通过描述从古至今1510位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绘就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技术史;另一方面,他开始给《奇幻和科幻杂志》写科学随笔,并在此后三十三年内,从未中断,一直到病重不能打字。

到了1983年,阿西莫夫将自己写过的科普文章进行了挑选和整理,经由普罗米修斯出版社出版,这就是《不羁的思绪》。

年轻时的阿西莫夫(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不羁的思绪》包括三大板块。首先是阿西莫夫的简介,其次是诸多科幻、科普名家对阿西莫夫的赞誉和怀念,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一窥阿西莫夫的生平,了解他的伟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阿西莫夫的科普文章、他伟大的原因。

这些文章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探讨了宗教、技术、人口、科学的见解和诠释、未来以及阿西莫夫自己,可谓是包罗万象。虽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是阿西莫夫对每一个题目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比如,这两年,基因测序十分火爆。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还没等基因测序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已经有商家推出了“儿童天赋检测套餐”。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会被爸妈拉去抽血……

儿童天赋检测(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智力收获》一文中,阿西莫夫批判了这种数字式的优生优育。一方面,他指出,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器官,而智力,又是大脑最复杂的功能,两个最复杂相加之下,智力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他举了自己的例子,截至写这篇文时,他已经出版了216本书,成为了门萨国际高智商组织的名誉副主席,同时还是美国酬劳最高的演讲者之一,但是他的父母,却仅仅是智力“尚好”。

换句话说,智力和天赋一样,都是只可搞“回溯”、不可“前瞻”的。只能说,因为阿西莫夫做了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有天赋;不能说,我给我孩子检查了一下,发现他有写作天赋,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大作家……

又比如,五月份的时候,有个中国的“民间科学家”,宣称“电子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

和一般的“民科”不同,这位凡伟,不仅洋洋洒洒给出了好几页的证明,而且据说得到了诺贝尔奖得主、Brian D. Josephson教授的支持。

如此做派,不由得让人想起郭英森和他的“引力波学说”。

形形色色的民科(图片来源:news.qq.com)

人民群众对于这类新闻,总是喜闻乐见;不少媒体,更是恨不得再添一把火。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科学是开放的,谁都有提意见的权利”。

幸运的是,科学并非如此。

在《异端的作用》一文中,阿西莫夫将提意见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是科研工作者内的异端,他们或者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或者接受过完整的科研训练,愿意遵从学科公认的逻辑,发表自己的结论,接受其他学者的检验,如果他们是对的,他们可以获取荣誉,如果他们是错的,他们也必须接受惩罚。

另一种,则是外异端。他们不懂得基础的科学知识,不愿意了解科学家们费劲心机建立起来的科学结构,却对这种结构进行大肆攻击。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根本懒得回应这种质疑;于是他们会转而寻求公众的支持,声称自己“不受重视”、“不被理解”。

这么做有着巨大的好处,一方面,这些“民科”可以通过公众的关注,获取精神上的满足,甚至塑造一种殉道者形象;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具体科学问题总是模棱两可的,一旦将来出现类似、甚至仅需名似的发现,这些“民科”可以迅速赢得欢呼。

让人欣慰的是,不管这些人如何受欢迎,都没有办法改变宇宙所遵循的规律;不管他们的观点多么流行,其错误都注定了,它们最终将烟消云散。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阿西莫夫的文章写于半个世纪以前,但是它们并没有过时。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阿西莫夫质朴、简介的文风,在今天读来,尤觉亲切;而他的思想,更是像陈酒一样,越发醇厚。

如果你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还不满足,那么,你可以试着对这些文章进行总结。“牛人在想什么”固然好玩,更重要的是知道“牛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纵观全书,对于每一个话题,阿西莫夫都秉承了三个原则。

第一,是扎实的知识。在你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你必须保证自己对相关领域有着基本的了解。比如,你想讨论日本人的饮食习惯,起码得看过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吧?不然你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结论呢?

第二,是化繁为简的讨论技巧。很多话题,看上去十分庞大、复杂,让人不知从何处下手。举个例子来说吧,前一阵子,霍金老爷子提到,人类必须尽快离开地球;再往前,他还说过,和外星人的接触很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外太空永远是一个聊不完的话题,该从何说起呢?

阿西莫夫在书中进行了示范。简单来说,就是分类讨论。先把一个大问题划分为一些小问题,对于每一个小问题,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尽可能地穷尽选项,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是对科学的信仰。

中国的无神论者,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但是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方面要归咎于近代史上的百年战乱,另一方面,科学素养本来就是个很难得的玩意儿。

从国家层面来说,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需要钱;对于个人而言,追求科学则是对自身的反叛。

毋庸讳言,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像一场游戏,充满了奖励机制和提示,有确切的行动路线和绝对可以达成的美好结局。而科学,是复杂的、冷峻的、不确定的。一个巨大的宇宙被偶尔而客观的法则所支撑,空虚而不受关照,不可把握又迅速变化,这样的现实,如何慰平生?!

阿西莫夫对科学的热爱,有主观原因,一个聪明、好奇的人,不可能容忍自己对宇宙规律一无所知;也有客观原因。从长远来看,信奉科学的国家,总会得到丰厚的报酬。16世纪的西班牙控制着大半个世界,但是宗教的保守压制了科学的进步,使得英国、法国、美国先后“弯道超车”;追求科学的个人,既有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留英名于青史,又有可能不断接近宇宙的真相,那种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感,是其他任何事都没有办法比拟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羁的思绪》也是一本教你“不羁”、教你如何获取幸福感的书,而且比各种“心灵鸡汤”都有用,因为它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

事实和逻辑,都是可以超越时间的东西,都是历久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