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眠更糟的是夜猫子失眠

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四分之一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94.1%的居民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你说你是夜猫子就不爱睡觉?小心以后想睡睡不了。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专家表示,别看失眠是常见现象,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可能失过眠,但后果不能小觑。失眠人群罹患各类内科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失眠人群。

失眠的定义

世卫组织定义失眠为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和(或)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及睡眠中频繁的和延长的觉醒。

早醒和入睡困难都属于失眠

常常有病人问,什么叫做失眠,我12点睡,到了凌晨三、四点就醒了算不算失眠?对此,南昌二七医院高喜翠专家回答说,早醒和入睡困难一样都是失眠。

一般将病程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的失眠称为短期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睡眠可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由于失眠是具有慢性化、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短期失眠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和(或)药物治疗,对防止转化为慢性失眠非常重要。

失眠恶果:

1.失眠人群罹患各类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失眠人群;

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失眠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3.对于慢性失眠病人,更易共患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

4.失眠障碍与抑郁、焦虑障碍之间存在双向促进、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

常常熬夜晚睡会增大失眠风险

不少夜猫子习惯熬夜、晚睡,经常是沾床就睡,以为“失眠”离自己很远。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刘中霖指出,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失眠比率风险将大大增加。但对于第二天休息的人而言,晚睡晚起影响不大,只要保持了充足的睡眠即可,但并不建议长期晚睡晚起。刘中霖认为,晚上11点~12点为最佳入睡时间。

此外,失眠患者往往对失眠有认知偏差,如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对睡眠原因的错误理解,对失眠后果的扩大。因而临近睡眠时就感到紧张、恐惧,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误区粉碎机

一是觉得昨晚没睡好,今晚就会提前上床,比如七八点就上床,不管自己有没有困意。(这类人群过于关注睡眠,过于夸大失眠的不好影响,容易形成睡眠焦虑,在没有困意时提前上床,越睡不着越担心,越担心越睡不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打盹想增加睡眠时间。(白天可小睡,不要大睡,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周期。白天保持清醒状态更有助于夜间睡眠。)

三是夜间饮酒想助眠。(尽管饮酒能帮助紧张的人更容易入睡,但会导致早醒,反而影响睡眠周期。)

“数绵羊”拯救不了失眠

如何解决失眠问题呢?常说的“数绵羊”有效吗?高喜翠专家解释说,睡眠是人类的本能,它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里发生的,不存在快速入睡的捷径。在各种睡眠指导里,除了临睡前不要安排剧烈的活动(包括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外,更重要的是保持睡前心情的轻松自然,不要把问题带到床上。如果一上床就想今晚会几点睡,今晚能否快点睡觉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极易形成睡眠焦虑,反而不利于入睡。

人们平时说的数绵羊,可能很多人都尝试过,效果并不一定好。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数绵羊是需要投放注意力到数数上,而这时人的精神并不是放松的,并且数数中更会形成期待心理,与轻松自然的状态刚好相反,并不利于入睡。高喜翠专家提醒,80%的失眠是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因此及时调整情绪才是最佳拯救失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