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觉自己忘记的东西是已经消失,还是只是无法提取出记忆来?

句简单的“朗读并背诵全文”可以说是很多人读书时的噩梦,虽然那些或冗长或晦涩的篇章你当时确实是咬牙切齿塞进脑海了,可过了几年甚至仅仅几月,你却发现自己脑中只剩下零零散散、似是而非的段落语句,以及大片被打上问号的空白章节……

那些我们“找不回的记忆”究竟是已经消失在脑海,还是躲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等待钥匙开启?

你认为自己记住了,然而大脑却告诉你“不好意思我压根没有存”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背书经历,你背的最熟的、正确率最高的语句都分布在哪里?是开头吗,还是结尾,或者是文中被老师抽出来分解过n遍精华句?而那些不搭头、不靠尾,看着没什么特点,还死都背不下来的部分呢,你会怎么解决掉?

我们对记忆内容的加工通常分为两种,想要记得牢就用精细复述,比如学老师那样逐字分析;没耐心的则有更粗暴的方法,机械复述,像是直接默念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出口成自然。

想也知道,精细复述更费劲,而对应的“报酬”是让记忆内容从短时记忆跳到长时记忆中,并且储存更稳定、提取更简单;机械复述较省事,对应的则是记忆保持时间短,可能还没跨到长时记忆就夭折了,哪怕侥幸保存,内容也可能出现模糊,提取难度变大#假设这两个是不同的游戏技能,一个对应了快捷键1~5,另一个要按Shift+m,你认为哪个更容易被触发?

说来说去,如果我们重视日后收益的话应该选精细复述才对吧,然而你敢摸着自己的良心对那些你背过的文章说,你每句话都仔细分析了?你敢说你当时没有抱着哪怕死记硬背也好,只要能混过抽查就行了的想法?你敢说你背书时一点水分都没有,你敢说你真的记住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假设你有对要记的内容认真加工过,也确定自己真的记牢了,然而耗不过时间的摧残,该记住的东西还是说忘就忘了呢?

你是记住了但一时想不起来,还是真的记住又忘了?

按提取时间来分,我们所谓的“记忆消失”可以叫永久性遗忘,也就是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而如果只是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那就要算作临时性遗忘了。然而不管是临时的还是一辈子的,都逃不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遗忘?目前主流学说对遗忘的原因大致有四种解释——

  • 衰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假设你对某种事物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是你的某几条脑神经出现对应改变的过程,那么你在现实世界里接触、使用越频繁,对应脑神经之间的连结也会越稳固,反之,连结可能会越来越松,直至退回原位、记忆也不复存在。

  • 干扰说

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了阻碍。比如你先学了《蜀道难》然后又背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问题来了,你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后面应该是什么?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吗?

  • 提取失败

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找到恰当的提取线索。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脑海里找记忆就和在图书馆里找书差不多,书有对应编码,像是书名、作者、所属分类、书的包装薄厚……你掌握的内容越多找起来越方便;记忆也有对应线索,你只给模糊线索,就别指望大脑能反馈你精确结果了。

  • 动机性遗忘

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在这种假设里,事件之所以不能被回忆是因为回忆它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的情绪,而遗忘则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只有当情绪联想减弱时,这些回忆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比方我们在考场上情绪过于紧张,学过的东西怎么也想不起来,但出了考场心情放松后,那些被屏蔽的得分点又会突然冒出来。

除了衰退说,另外三种都是站的“记忆不会丢失,遗忘只是暂时”的观点。

干扰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然而干扰无处不在,绕过了诗仙李白,还有诗圣诗鬼诗狂跳出来

提取失败——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就能提取出所要的信息;#东西确实没丢,只是放错了位置找不着,然而你怎么知道是一天两天找不着还是一年两年,一直找不到和丢了又有什么差别呢

动机性遗忘——一旦消除掉造成压抑的原因、阻断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的联系,记忆信息就能重新出现。#然而能将情绪控制自如的都是天才,可我们都是考场上会紧张、难过时想遗忘的普通人啊

暂时的可能变成永久的,你以为忘记的也可能突然冒出来,那些你背过的长篇忘掉的大论,可能正在你脑海一隅见风使舵,如果你有舍不得忘记的事,那就主动去想去回忆去重现啊,指望它们自己冒头是有多傻?记忆很脆弱的,遗忘也再简单不过,曾经与你形影不离的人说不定哪天你就忘了,何况是时间长河里的片段、与你相看两无言的长篇文字呢?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