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类心智功能的三大基础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地球上曾经见过的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我会说,一个是闪电,一个是极光。

为什么?

因为她们所勾勒的变幻多端的几何形状,没有任何一次是完全重复的。

闪电和极光描绘出一种几何之美,几何之美是这个世界的终极之美,人类的眼睛之所以会成为最重要的感官,是因为眼睛帮助我们在真实的混沌世界中勾勒出世界的几何轮廓。

科学怪人维克多雨果,曾经尝试用羊水和电流赋予有机体生命,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认为是生物电开启了人类的意识,完成有机体从非生命到生命的跨越。

在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被母亲的生物电所激活的一刹那,我们开始有了意识,有了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感知,在母亲温暖而又黑暗的子宫里,我们的心智通过脐带与母亲紧紧联系在一起,母亲说话的声音通过子宫壁在羊水里共鸣,空灵而又冗长,她的双手抚摸腹部产生的热会让胎儿感觉更加的温暖。

我们在那一刻并没有记忆,但我们的基因却有记忆,基因记录并融合了父母乃至所有先人身上所具备的典型性特征,其中包括大脑神经元网络的表观结构——父母某项特殊的技能会在大脑神经元回路上塑造深刻的“记忆痕迹”——这个痕迹会通过DNA的甲基化实现表观遗传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具备与父母技能相似的潜能,只要后天环境合适便可以将该技能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的东西就叫——人类的基因记忆。

我们的DNA就像是一块储存基因记忆的芯片,在母体的程序指令下帮助我们构建了整个身体和大脑,随着大脑结构日趋成型,从而便有了我们生而为人所具备的一切心智功能的基础,这个全新的拥有860亿个神经元的网络结构将至少能够产生100万亿个链接数,但一些初始链接会在先天形成,以便实现人类最基础的心智功能,包括感知系统,生存本能,另外还有一些我们所具备的“天赋技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包括我们的思维,个性和情感模式。

然而,一如天空中无数的叉状闪电在厚厚的雷雨云中尽情地放矢,人脑活动时生物电在神经元网络中的放矢是否构成了人类心智活动的基础?人类复杂的心智功能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说人类的一切心智活动都基于连通大脑神经元细胞所产生的有效神经回路,如同穿过云层中无数带电离子形成的叉状闪电,那么人类心智活动的本质会不会就是神经回路的几何显现呢?

我们对世界的所有感知和所有意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以及内心的想法都会转化成意识的“叉状闪电”,以某种几何图形显现在大脑神经元网络中,成为人类心智模型的基础

简而言之,人类的大脑就是一张立体的神经元网络地图。意识是神经元网络地图被点亮时所呈现的瞬时几何图形,如同天空中的“叉状闪电”一般。

如果每一道神经回路的几何显现都对应着大脑中所产生的每一个瞬时的意识,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1,意识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正如860亿个神经元细胞用各自拥有的1000个突触各自形成链接构建出几乎无限可能的神经元回路,形成无限复杂密布的几何路径地图。

2,有些突触的链接稍纵即逝,因此人脑不可能在两个时间点产生完全相同的两个意识,正如人永远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3,意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和大脑瞬时神经元回路的几何分布及几何总长度正相关。

关于第一条,我们先来看一个公式:

由于每个神经元细胞上面的每个突触都有可能和其它神经元细胞上的突触相连,因此构成的网络回路数量和突触数量是指数级关系。

所以,意识的可能性=神经元回路的可能性=(N)n≈∞

其中N代表单个神经元细胞的突触数量,约为1000,n代表神经元细胞的数量,约860亿,(N)n=1000的860亿次方=10的2580亿次方≈近乎无限数量的神经元回路可能性=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自然数量级。

科学界有人认为人脑的总神经元细胞突触链接数是1000*860亿约86万亿个,然而个人认为单个神经元细胞的突触都可能与任何位置上的其它细胞形成链接,构成类似全息网络般的拓扑结构

关于第二条,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的研究证实记忆的形成和神经元细胞的突触链接有关,结合我之前的一些文章提出的假设,记忆的基础是大脑神经元突触的链接所形成的有效回路,是生物电经过该回路所点亮的几何电路图。而这个电路图的产生过程在本质上和意识的产生过程没有任何区别。

人类的记忆机制和计算机硬盘完全不同,我们的记忆信息似乎从来都不会占据任何的大脑空间,而是直接在神经网络地图上实现几何路径,并以意识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会清晰的记得一些东西,因为过去的一些意识刺激了部分神经元的突触并形成回路,如今这个回路能够被再次激活,是因为突触间的链接还在,生物电可以正常通过并形成路径来捕捉它们。

本质上来说,每一次回忆的过程都是让意识电流流经神经回路点亮地图的过程,这恰恰是一次思维的过程,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进行回忆,我们是在用自己现时的意识去唤醒过去的意识。

然而,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彻底地回忆过去某一时刻的所有细节,我们总是不停的记住一些新的东西,同时也不断的遗忘过去,只留下所谓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者说是能够刺激我们大脑构建出新回路的场景?

因为所谓记忆,不过是用来不断扩展神经元网络产生更多有效链接数量的一个机制。而记忆,就体现在不断增加同时也不断减小的动态神经网络地图的基础上。

记忆为扩展大脑的思维能力打下了基础。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个思维都是挖掘和联通记忆标记之后产生的意识通路。思维就像是一个人拿着一盏灯,在意识的迷宫里通过搜寻之前所留下的标记进行定向行进!这些标记就是我们的记忆。不论是感官记忆还是思维记忆,每一个新记忆在形成的瞬间都会与原有的记忆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关联,这种关联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是思维在意识背后的作用,是新的意识的叉状闪电激活和点亮过去的闪电所划过痕迹的过程,最终产生更大更复杂的闪电痕迹。这就是记忆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记忆只是思维的副产物。

所以,人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记忆力!我们那点可怜的记忆力是为了驾驭更加复杂的思维而服务的。

而更加复杂的思维全部指向一个方向——创造力!

一个非常活跃的大脑,总是能够不断增加并巩固新的记忆通路,扩大思维所能触及的活跃区域,在这个不断扩大的活跃区域里,被激活的新的神经回路使整个通路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可以产生复杂的意识和思维。

同时,为了避免人脑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过多的大脑能耗,我们并不会记住全部的经历和所接受到的信息,虽然理论上来说这一点可能有助于创造,但人脑的神经元网络似乎可以以一种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将信息高度概括,使异常繁杂的信息单元所对应的神经网络分支简化为一个简单明了的神经回路,这或许也是我们独有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

人类记忆和思维的极限,便是人类大脑神经元网络所能构成的几何路径的极限——1000的860亿次方。

人类的全部心智活动围绕三个基本模式展开:

1,外部信息的输入——意识(记忆)的持续更新——感官系统

2,信息的内部加工——意识(记忆)的重新编织——大脑皮层

3,内部信息的输出——新意识(记忆)的形成和表达——语言和动作

由此可见,人类的全部心智活动都是围绕记忆开展——而每一道记忆却又是思维的瞬时体现。人类不是记忆的物种,而是思维和创造的物种,因为我们的记忆一直在变,创造和变化永远是我们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