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休克疗法?为何在玻利维亚改革成功,却在俄罗斯失败?

“休克疗法”原是医学领域的一种治疗方法,后来被经济学家“借用”,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主要措施有:在实行全面的自由化的同时,实行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把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减少政府预算赤字作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中心。生产发展、产业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均服务于货币紧缩政策,处于次要地位。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拥有1700万平方公里领土,1.5亿人口的俄罗斯联邦独立,并继承原苏联大部分家底。如此厚重的遗产让叶利钦喜上眉梢,可一大堆濒临破产的企业,1万亿卢布内债、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他睡不着觉。为了冲针俄罗斯大国雄风,叶利钦决定要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进行深刻改革。

年仅三十五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炮制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休克疗法,被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提拔为出第一副总理。次年初在俄罗斯联邦全面展开休克疗法模式的经济改革。

实际上,“休克疗法”经济改革模式并非盖达尔独创,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引入经济领域,可以说诞生时间并不长。

当时正值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24000%,经济负增长12%,最终引发政局动荡。

萨克斯接受该国“邀请”,并为其献计: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上述做法一反常规,短期内造成经济剧烈震荡,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也回归正常。

仅仅两年后,萨克斯的反危机措施--休克疗法,就成绩斐然: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GDP增长2.1%,外汇储量增加了20多倍。

而此次盖达尔向叶利钦呈交的“经济改革方案”,也是受萨克斯指点的,还成立了自己的“哈佛精英团队”。

主管经济工作的盖达尔,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物价。他认为物价改革是“一步到位”,是“长痛不如短痛”。很快,工人的工资涨了很多、市场里的货物丰富起来。可是他们没能高兴几天,因为工资的涨幅根本追不上“脱缰”的物价。

其次是货币紧缩、金融紧缩。盖达尔向民众承诺:抑制投机,恢复经济稳定。可是,几个月后,企业更加半死不活甚至破产,城市里到处是失业的人群。

接下来盖达尔开始推行私有化,拆分国有资产,“无偿向公民派发股权凭证”。可是,随着通胀的恶化,普通民众获得的股权凭证很快就是废纸一张。而那些既得利益者趁火打劫,迅速成为俄罗斯经济寡头。

自羿“休克疗法之父”的盖达尔,几乎让俄罗斯陷入崩溃边缘:通胀无休无止、GDP萎缩一半,到处是愤怒绝望的失业人群。

于是,曾经风光无限的第一副总理,只干了两年两个月就被解职,俄罗斯自由派政治势力也被民众“扔在一边”。

那么,“休克疗法”为何在玻利维亚改革成功,却在俄罗斯失败呢?

原来,当年的玻利维亚,人家原本就是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少,经济总量也不大,更重要的是有西方大哥帮忙。

而俄罗斯,原本就是继承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几乎都是国有企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西方大国原本答应提供援助的240亿美元的一揽子贷款,就是拨不下来,而那用于稳定卢布基金的 60亿美元更是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