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为汉服推广的主力军,该不该支持?

学妹这两天刷网页时,看到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中国女生在日本街头展示自己身穿的汉服,街头采访路人时,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和服,甚至连部分中国人自己都没认出这是自己国家的服饰。

看到这学妹觉得很是唏嘘,说起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想起的大概都是旗袍,很少人会说起汉服。

可能是受日本街头文化影响,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穿和服踩木屐的人,年龄覆盖范围很广,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有十几岁的高中生,穿传统服饰出门在他们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在我们国家,照相馆里也会出租一些廉价的“传统服饰”,其中也包括类似汉服的衣服,但大多数人穿这些衣服只是为了在镜头前留下一张照片,不会有谁正儿八经的把传统服饰当日常服饰来穿。所以很多外国人会分不清汉服和和服,常常把汉服当成和服,甚至以为汉服是受和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服饰。因为穿和服的人很多,而穿汉服却很少见。

但近些年来,在国内的街头,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汉服穿上大街。

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

现在国内很多大学都会有汉服社,就学妹自己所在的大学,就有一个的汉服社。她们买缝纫机、布匹、棉线,查资料,从网上找板式,自己剪裁制作汉服,并且做出来的成品都还挺漂亮。汉服社是一个很有态度的社团,因为里面的社员大部分时间都会穿着汉服,会不定期的在校园向大家科普汉服文化,会举办汉服运动,会把汉服穿上街头···看得出来,她们是真心喜欢并且完全大力支持汉服这项传统文化的。

但是,仅仅是喜欢就能去推广汉服吗?

关于大学生推广汉服的争议在近年也甚嚣尘上。

很多研究传统文学的专家其实并不看好大学生去推广汉服,“她们大部分都不懂汉服”。就像现在还有多少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装”,它定型在周朝,传承于秦朝,各个朝代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而对服饰进行部分的改造,而不是一成不变固定是某个时期的产物。就像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很多汉服都进行过一定的改良,它的颜色、花纹、款式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为什么现在很多女生会喜欢穿汉服,难道不是因为它的颜值?


并且有很多人不会“穿”汉服,她们仅仅只是觉得汉服好看,穿出去拍照自己就跟小仙女似的。可是汉服作为一项传承了几千年文化的传统服饰,并不是因为好看就可以随便穿。像上段时间有人在网上po出自己的毕业照,其中就有她们穿着白衣红裙的汉服照片。照片发出来的时候,除了夸奖之外,很多人也在批评她们左右衽不分。在这里的“衽”是指衣襟,也就是上衣红颜色的部分,汉服中,左右衽是有区别的,生者是右衽,逝者是左衽。穿错的例子不止这一个,很多人到现在也只是把汉服穿成自己舒服、拍照好看的样子,而忘了每一件汉服都有它自己的底蕴。

并且汉服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本来也就不是一件衣服可以来概括的。汉服是由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除了穿上这整套装备,还需要穿戴者学习传统礼仪,像抱拳、作揖等等,汉服带来的更多是传统礼仪,礼仪中蕴含着谦逊礼让孝顺等传统美德。学妹有幸看过一场汉服社举办的中秋祭月活动,奏乐、焚香、行礼,他们虔诚而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动作,让旁观者仿佛穿越到千年前那个鼓瑟吹笙,人人恭而有礼的朝代。

该不该支持大学生成为汉服推广的主力军?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热情去做汉服推广这件事,并且大学生的身份有足够的话题和影响力,她们能让更多人知道汉服文化。当然,要做到有价值的推广,大学生还任重道远。


最后,你觉得呢,大学生该不该推广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