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为何被学生清算?

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评价:“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在明朝(1368-1644)长达276年里,能人辈出,名臣、首辅多达160多人。但是在梁启超心中的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给于他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原因的。

张居正

不过,张居正死后不久,就有人说他死于纵欲过度……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1)帝师

张居正出身寒微,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很有抱负,充满理想和信念,一心投效国家。张居正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老师,诲人不倦地教导还未成年,当时还是太子的万历帝。张居正对这未来皇帝寄予厚望,要使他成为千古明君,用心良苦。朱翊钧也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尊称他“先生”。

张居正当了十年的首辅,辅助十岁登基的万历帝处理朝政。因为朱翊钧和他爷爷朱厚熜(嘉靖帝)一样,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所以治国重担就落在张居正身上。他虽然不是皇帝,实际上却是权臣。张居正肩负国家重任,勤奋工作,“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万历朝的大儒李贽称张居正为“宰相之杰”,清代人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2)改革

内政。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军事。为了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又以俺达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在广东地方,先后任殷正茂和凌云翼为两广军备提督,先后领兵剿灭了广东惠州府的蓝一清、赖元爵,潮州府的林道乾、林凤、诸良宝和琼州府的李茂等叛乱分子,岭表悉定。这对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水利。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因而,“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河上万艘得捷于灌输入大司农矣”。

经济。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万历八年(1580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死后被撤销谥号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决明朝两百余年发展中所积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但是改革触动了旧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说,明朝逐渐走向衰落,不是他一人能扭转全坤的。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反对派立即群起攻讦。张居正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家产被抄没,家属或死于非命。此后,某些改革的成果虽然保留下来,而大部分已经废殆,就像一道光亮在明朝走向沉暮的历程中一现而逝,并不能遏止衰落的步履。

(4)野史污蔑

张居正终年仅五十八岁,《明史》没有记载他得了什么病,据他自己在书信中说是因为痔疮,多年误治,访得名医割治后却消耗太大:“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缠绵多时还是“不起”了。

但时人王世贞(文坛“后七子”的领袖兼史家),却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明言,夺了张居正的命的并不是区区痔疮,或者说,痔疮不过是表面的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于张居正“有姬妾40余人,大吃春药”,热气向上或向下发散,认为他是死于纵欲过度,甚至说张居正死时“皮肤燥裂,如炙鱼然”,是纵欲而亡症状。

几十年后,有个文人,沈德符,根据他在京城多年的见闻写了笔记《万历野获编》,说得更加详细,不仅认定张居正确因滥服壮阳药耗竭元气而亡,还指出张居正所服之药为腽肭脐。

(5)恢复名誉

崇祯年间,1622年(天启二年),崇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张居正获得全面平反,恢复谥号,子孙亦获袭职。这时离张居正死后差不多40年了。张居正的故居被改为“张文忠公祠”,让后人瞻仰。《明史》盛赞有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相信张居正泉下有知,亦可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