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学教育之"好人之所好”,反思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

《大学》第十六章,“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扶人之性。”

国学之所以被称为国学,根本的原因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大浪淘,沙始剩金!教育的本质就是教授和培育。技能的掌握靠教师的引导和自我的反复练习。

培育则是从根本上,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水磨工夫。

这里举一个西游记的例子,大家可谓耳熟能详,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桥段。可是为什么孙悟空会去闹天宫?这里就要不得不提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典型的只教技能,不交做人。

国学更多的内容偏重于做人,认为做人才是立身之本。当下,青少年往往被某些偶像所迷惑,很多偶像通过塑造了“叛逆”的艺术形象,以求得青少年群体的认可和模仿,期望成为年轻叛逆的代言。

可是,那只是艺术形象,真正的现实是,任何偶像级的艺人都会被签约的公司,严格管理。本人的行为跟叛逆根本搭不上边。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个人如果同群体一直在行为上悖逆,就会被群体所抛弃,个人根本无法谈得上成功。这一点被《大学》明确的提出,可见国学对社会和族群的关怀已经到了极致。,

国人是以家庭和 家族为核心的民族。在古人的生活经验中,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保证个人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

当今世界,风云突兀,各种思潮起伏跌宕。可是,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离开人群无所谓成功与否!

思想上的独立,是伟大的灵性光辉,行为上的从众才是生存的基石!开拓者永远都会用一种惊艳的方式解读成功,但是他的背后永远都是整个人类的社会,服务人群,改良社会才是事业的终极目的。

通过叛逆的行动彰显所谓的个性,可笑而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