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会建议让婴幼儿通过直肠给药?

或许有不少家长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宝宝生病了,但在孩子能够口服药物或者进行药物注射的情况下,医生却坚持建议通过直肠给药。这种“剑走偏锋”的给药方式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医生要这样折腾?这种给药方法安全合理吗?

直肠给药其实很温柔

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细致地解释一下“直肠给药”的过程。婴幼儿的直肠给药经常采用栓剂形式的药物,具体来说长这个样子,像一颗小子弹:

常见的栓剂药物(givingtreeaz.com)

在进行直肠给药的时候,医生会戴上手套,用润滑剂快速、温和地将栓剂药物塞进宝宝的肛门里。栓剂药物平时需要存放于冰箱内保存,一旦接触到体温就会融化,之后迅速地被直肠粘膜吸收。除了栓剂药物之外,也可以直接往直肠内推注液体药物的方式给药。

将药物推入适合的位置即可(medicinesforchildren.org.uk)

对于成年人来说,“直肠给药”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夸张恐怖,但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最温柔的了。整个给药过程不会有任何痛感,只要将孩子固定在俯卧位,很快就可以完成。

与之相比,注射给药需要足够的技巧,还不容易被宝宝们接受;而虽然口服给药同样没有痛感,但由于孩子太小,药物不易灌喂,假如宝宝哭闹出现呛药、呕吐的状况,药物的有效剂量会造成严重的误差。谁能算得清楚孩子吐出了多少药、吞下了多少药呢?而直肠给药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很准确。

直肠给药其实疗效很好

不同剂型药物的作用速度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问题。人们好奇,同一种药物,在口服吞下、注射给药、直肠给药时,疗效会有怎么样的不同?

不同剂型的药物,都有独有的优点(slidesharecdn.com)

这样的实验真的有人做过。结果发现,注射给药和直肠给药的起效速度最快,这很好理解,因为药物很快就进入了体循环中,而口服给药的起效时间大约是前面二者的两倍,这是因为药物需要从胃肠道血管辗转进入肝脏代谢,中途会耽误不少时间。

在药物被吸收后,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也有不同。口服药物和直肠给药的维持时间较长,而与它们相比,注射给药就是“来得匆匆,去得匆匆”。

直肠给药其实很安全

说了那么多,其实家长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安全问题。而恭喜大家,我们有一个好消息:医生之所以会考虑采用直肠给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安全需要。

很多药物对肝、肾是有毒副作用的,而这是怎么导致的呢?当我们吞下一颗药物时,它会先在胃肠道被吸收入血,之后便会进入肝脏,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这些代谢很多时候都是不必要的,甚至会产生具有肝肾毒性的代谢物质。

胃肠道的静脉最终将汇入门静脉,之后进入肝脏(wikipedia)

婴幼儿的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医学家独辟蹊径,找出了直肠给药这种方法:药物在直肠粘膜被吸收入静脉,而由于血管走形的不同,直肠静脉并不经过肝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可以减轻药物带来的肝肾毒副作用。

胃肠道的静脉(红色部分)汇入肝脏,而直肠静脉绕过了肝脏(病理学园地)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会在肝内代谢产生毒性产物。千万不要矫枉过正地认为“直肠给药就是最安全的”,从而强行要求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给宝宝使用直肠给药。

由于不同药物的肝肾毒性、代谢方式、有效血药浓度和作用所需时间都不尽相同,因此具体给药方式不可简单粗暴地一概定论,还请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在阅读本文之后,只要大家能够明白“直肠给药”不是瞎折腾而是匠心独运,那就可以啦。

综上所述,其实直肠给药真是一个很好的给药方法,除了偶尔刺激直肠粘膜导致短暂的腹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然而“可惜”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私和尊严问题显然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直肠给药只广泛应用于儿科、没有更多施展拳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