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句话,刘备成为了白门楼的胜利者

建安三年春夏之交,吕布派高顺、张辽率军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支援刘备,也被高顺打败了。在此次战役中,夏侯惇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也没有换回救援的胜利,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人——独眼龙。曹操火了,于是亲自率兵攻打吕布,兵到下邳城下。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吕布,向他挑明厉害关系。吕布想投降,但陈宫等人极力反对,他对吕布说:“曹公从远道而来,其局势不能持久,将军如果用步兵和骑兵驻守城外,我率领其余人马守城。曹操如果向将军进攻,我带领部队从后面进攻曹军;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将军就从外面救援。用不了一个月,曹军粮食全部耗尽,我们发起进攻就可以打败曹操。”吕布同意了他的合理化建议。吕布虽骁勇刚猛,但少谋而心胸狭隘,诸将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战多败。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攻得急,失败已成定局,只好下城投降。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要求松绑,曹操笑嘻嘻地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却恬不知耻地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平定天下就是小菜一碟。”

曹操颇为心动,有些拿捏不准。刘备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政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打量着吕布,认为吕布是个绊脚石,是个早就该死的人。三个男人各心怀鬼胎,相互打量着对方。求生的欲望促使吕布向刘备求救,希望看在辕门射戟的份上,为自己说句好话。

刘备置吕布于死地,只说了一句:“曹公你难道不记得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在吕布之手的吗?”

这句话让曹操突然一惊,面露杀机。吕布有口难辩,风风光光的一生从此画上了句号。刘备被曹操带回许都,成了笼中之鸟。

《三国演义》中“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段落很是精彩,也很耐人寻味。

吕布下邳兵败被俘,被曹操军士五花大绑推到了白门楼,上面坐着的是刚刚大获全胜的曹操和刘备,当然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刘备并无多大关系,其实就徐州归曹氏来说,刘备也是个失败者。因为徐州原本是他刘备的。只不过他是由于情势所迫主动地归顺了曹操,被曹操引为座上宾。而吕布是战败被俘,后者也想归顺曹操,可惜他选错了时机,选错了地点,他更是选错了为他求情的人。


刘备这一手玩得很阴,生性天真烂漫的吕布万万想不到刘备会来这一手,这明摆着是要置他于死地。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备并非永远是一个宽厚长者,他也有他阴毒残忍的一面,世之枭雄所言非虚。丁建阳、董卓是吕布人生最阴暗的一页,是所有诟病他的见利忘义的最极端的两件事,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杀父戮亲的行为深为人世不齿,虽然他俩并非布之亲生父亲,但也断断不行。曹操想得天下,但更想保存自己的性命,没准那一天 见利忘义的吕布把自己也杀了,那可大大的不妙。

杀,此人绝对留不得。于是,吕布便被缢死于白门楼,还好,留了个全尸,也算是曹操对他的照顾。

刘备为什么要这样诱导曹操杀了吕布呢?有几层考虑。一,刘备本身很讨厌吕布,只是平时没有露在表面上。刘备的徐州就是他吕布偷袭得手的,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被人夺了城池,能不恨吗?再者,吕布的为人也让刘备不齿,见利忘义,没有做人的一点底线,刘备像张飞一样痛恨他。三姓家奴,刘备在心里照样骂了无数遍。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备不想让曹操得了吕布,如虎添翼,曹操势力的不断坐大,就是他刘备的永远的相对弱小,无法与之抗衡。杀了吕布,就像断了曹操的一条胳膊,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白门楼上,真正的胜利者,是刘备,如果没有刘备的那句话,三国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