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咕噜和首领凯撒竟是同一人?

或许你认识《指环王》中的“神经质”咕噜, 也知道《猩球崛起》里的猩猩首领凯撒,但你能想到这两个迥异的角色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吗?演员安迪·瑟金斯在影片中未露真颜,就已经征服众多粉丝,他就是传说中不看颜值看演技的实力派。而瑟金斯有如今的成就,还要得益于蓬勃发展的动作捕捉技术。

初上银幕小试牛刀:《全面回忆》 (1990年)

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逊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动作捕捉技术,该技术最初只运用于医疗事业, 进入影视领域后,没想到还起了奇效。动作捕捉技术就是将真人表演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先是借助高科技手段把表演者的动作捕捉下来,然后把其作为电脑中的虚拟角色的运动依据,使虚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能像真人一般自然逼真。

1990年,动作捕捉技术在好莱坞大片 《全面回忆》中露了一手。影片中,男主角(施瓦辛格饰)要通过X光扫描射线来进行动作捕捉。我们知道X光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能够隔着皮肉透视骨骼,所以画面显示出了主角的骨骼和人携带着武器的运动状态。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动作捕捉技术,虽然镜头仅有几秒钟, 虽然镜头只涉及平面效果,但却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起点, 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茁壮成长塑造经典:《指环王》(2001年)

虚弱瘦小的咕噜、 身材微胖的安迪·瑟金斯,若不知道电影幕后的故事,你会把他们联系起来吗?咕噜是电影《指环王》 三部曲中的角色,他身体畸形、性格扭曲。怎样塑造咕噜,成了个摆在导演彼得·杰克逊面前的大难题。导演最初想通过电脑特效来完成这个艰难任务,但原本只担任配音工作的安迪·瑟金斯却提议由自己来饰演咕噜,而他最后成功了。

瑟金斯虽然演技过人,但受当时动作捕捉技术的限制,咕噜的拍摄被分成了四个部分,瑟金斯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首先,瑟金斯要穿上白色服装与其他演员一起表演(等到了《指环王》 后两部的时候,白色衣服才换成了带有跟踪点的动作捕捉服)。接着,技术人员会在电脑上把瑟金斯擦除,换成咕噜,之前用白色衣服就是为了便于擦除。然后,瑟金斯还得在专门的捕捉车间里,穿上动作捕捉服再表演一遍,这时计算机会把他的表演记录下来,作为角色咕噜的动作数据。最后,动画师会根据瑟金斯的表演, 不断完善咕噜的面部细节和动作,之后把制作好的咕噜放回实景镜头中,代替被擦掉的瑟金斯。

神神叨叨的咕噜,让人们见识到了动作捕捉的巨大魅力,甚至在《首映》杂志的评选中,咕噜还获得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电影人物”的第十名。动作捕捉技术塑造了一个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

户外捕捉记录面部:《猩球崛起》 2011年)

看过 《猩球崛起》 系列的人,一定会感到困惑,影片中具有真情实感的凯撒等角色到底是怎么来的? 难道导演真去请了猩猩来表演?其实该系列电影中并没有一只真猩猩,全都是由人来扮演的。

拍摄《猩球崛起》时,表演者们已经能够走出捕捉车间,亲近大自然了。因为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主要是光学式动作捕捉, 即通过监视和跟踪演员身上的特定光点来完成动作捕捉, 所以非常害怕光线干扰。 为了走到户外, 负责动作捕捉的维塔工作室必须要解决光线干扰问题, 最后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把演员身上的反光标记点换成了主动发射红外线的LED灯, 再用红外摄像机进行数据捕捉, 光干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拍摄续集《猩球黎明》时, 当环境较暗甚至拍摄夜戏, 就会在动作捕捉服上安装更亮的LED灯, 使摄影机能更好地捕捉动作数据。 此外, 动作捕捉摄影机的线缆也消失了 ,全部换成无线数据传输。

《猩球崛起》系列在面部表情捕捉上也有重大突破——在《阿凡达》的基础上,开发了“脸部肌肉组织模拟技术”。演员表演时,除穿捕捉服外还要戴上专用头盔,头盔前面安置有摄像头,专门用来记录演员的面部表情。新技术还将原有的皮肤和内部肌肉模拟软件做了改进,为凯撒丰富的面部表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动作捕捉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据说卡梅隆在《阿凡达》续集中还要尝试水下动作捕捉技术,这样不断寻找新突破,相信这个技术未来会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造就更多不露脸的电影明星。

(作者:卿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