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粟裕的上司,为何自愿拒绝授军衔?

1955年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当时共授予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还有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2名少将等,大家都知道,在授衔之前,毛主席就主动辞去元帅军衔,跟着周总理等人也拒受军衔。

在1955授衔的将帅中,有很多都是功勋卓著的,但他们自愿放弃了军衔,比如张鼎丞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还是粟裕的上级,而粟裕本可以授元帅军衔,他自愿要大将而已,张鼎丞跟粟裕是很好的战友关系。

早在1927年,张鼎丞便加入了革命队伍,参加过土地革命活动,在各地带领农民进行武装起义,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他跟粟裕有很深的跟渊源,早年张鼎丞是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粟裕是支队党代表,算是他的下级。

红军长征时,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张鼎丞继续留在闽西南地区,在这里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记战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多次打破敌人的围剿,保护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同时对红军北上起了很多支持作用。

1938年2月,中央决定建设新四军,当时张鼎丞和谭震林等领导在闽西南红军中,找人组建新四军,一共组成两个团的人员,两千七百多人,由张鼎丞当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其中两人还有相互谦让司令的美谈。

粟裕当时的军事才能已逐渐凸显出来,张鼎丞考虑到粟裕对苏浙军区一带比较熟悉,而且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当地群众的拥护程度也很高,所以张鼎丞提出申请,让粟裕担任苏皖军区司令员,自己担任副司令员。

最总组织同意了张鼎丞的申请,其实大家都心里清楚,张鼎丞觉得自己的军事才能比不上粟裕,让他担任总司令更能发挥出军队的战斗力,张张鼎丞让出司令员的行为,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革命军人情怀。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也曾受到不公平待遇,张鼎丞积极为粟裕回复名誉,粟裕后来一次开国大将之首,但张鼎丞却拒绝了军衔,继续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专政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1年12月16日,张鼎丞同志逝世,享年83岁,结束了他高风亮节的一生,如今虽然较少人知道张鼎丞的名字,但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和为新中国建立中的付出,永远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