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诸侯国都为东周稳定做出卓越贡献 结局却不一样

申侯与犬戎合谋灭掉周幽王,加上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因此申侯实为外甥弑君夺位。许国与申国同姓,同样参与立平王,实为同谋。可见,申候发动的“政变”,根本得不到中原诸侯国的支持,想要造反,只有借助外部力量。

经过几次战乱,京都镐京早已残破不堪,甚至国库都给犬戎搬空了。不仅如此,宫殿城墙也给破坏得厉害,这些少数民资的士兵还随地大小便,整座京城都臭烘烘的。

尽管如此,尝到甜头后的犬戎,哪里肯罢休了?时常前来骚扰掳掠一下。几个月不到,周朝西面的岐、丰一带全都被犬戎占领了,镐京的屏障没有了,就很难守得住。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周王室与诸侯开始分裂了。当初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平王时,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

敌人不时前来骚扰,诸侯又不勤王,或者不积极,平王整天提心吊胆的,哪里受得了?

这时,平王想起当初分封诸侯时,老祖宗还在东面留了一块自留地,何不搬过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平王随即召集公卿前来议迁都之事。

这块周王室的“自留地”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周成王看见天下诸侯到镐京进贡路途遥远,就在天下的中央建造一座城池--洛邑。这样,每当朝会时,天子自己辛苦一点,前往洛邑,接见诸侯。

当时的洛邑宫室都按着镐京一样规模建造,两百多年过去,那里成都成市,比镐京还要繁华。

谁不愿意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迁都”之事,得到公卿们一致赞成。

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因镐京在西,洛邑在东,从西安迁到洛阳,西周就变成了东周。

但迁都可是件大事,此时王室已经没能力独自完成迁都事宜了。在这紧要关头,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不久,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周朝分裂。

周平王为自己的迁都决定而暗自高兴,以为自此周朝可以中兴。但是,他根本就没考虑到,洛邑虽是处于中原腹地,但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易攻难守的平原。一旦诸侯国对王室有所觊觎的话,王室根本无力抵抗,而镐京则处于山川地区,就没有这些问题。但是刚经历犬戎战火的平王,哪里还想这么多呢。

周平王迁都后,几个勤王的诸侯都如愿以偿得到好处。申侯的女婿虽死,但外甥被他扶上天子之位。

王室迁都,秦襄公出人出力,还亲率三百乘战车护送。平王很高兴,对秦襄公说:“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少酬扈从之劳。永作西藩,岂不美哉?”

秦襄公一听,高兴地谢了恩,回去后牢记着平王的教导,出兵伐犬戎。后来秦国灭了犬戎,不仅夺了岐、丰一带,又占了犬戎的地盘,于是扩地千里,成了大国,无疑是这次迁都的最大赢家。

来说说晋文侯。这次迁都,还是晋文侯牵的头,否则其他两国可能还不来。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按“嫡长子继位”之礼,穆侯长子姬仇应继位。但手握军事权力的穆侯之弟强行继位,就是晋殇侯。四年之后,姬仇潜回晋国首都,诛殇侯而继位,这就是晋文侯。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样,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再造周朝的功勋。平王为感激文侯相助,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晋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励晋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贤哲们一样尽心辅佐王室。要知道,在晋国史上能获得周王如此封赏的只有三人,分别是:唐叔虞、晋文侯、晋文公。十年后,晋文侯杀死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此外,他还获得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很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味道。后来,晋文侯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就得到周平王的承认。晋文侯为日后晋国称霸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来说说郑国。在这次迁都中,郑国的好处也很大,郑武公继父亲郑桓公之位,成为周王室的首席卿士,而且周王室在郑国势力范围之内。

这个郑国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周宣王的小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被任命为司徒,掌管国家土地,地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伯爵。那时的郑还在陕西,与西戎为邻,而且地盘也不大。

后来,姬友看见西戎越来越强大,而周朝又走向衰落,就开始为自己寻退路。

可是,当时的周朝领土都已分得所剩无几了,他只好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说“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意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伯阳父帮他分析了形势,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随即着手去办。

他先是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司徒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国收了好处后,想必也想巴结王室成员,就各自献出十座城来。

一切准备好后,姬友向幽王请求,说想把国家搬走。幽王干脆顺水人情,批准了。就这样,郑国全国都搬到了如今河南荥阳。

姬友就是郑桓公。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只是姬友没有料到自己为了勤王会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