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廷螭龙纹双耳赏瓶一段前生一段姻缘

我国的玉瓶类器皿主要是借鉴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的炉、薰、鼎等造型,在这些的创作基础上稍有创新,寓意吉祥。在鉴赏玉瓶类器皿时,可从其制作工艺、装饰灯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

要考察玉雕器皿的各个部位比例是否得当,同时还要检查其对称性,协调性以及色彩分布的均匀性,以此来考察玉瓶类器皿的端庄性与美观性好不好。

玉瓶类器皿的器身与器盖都应该是从同一块的玉料中取料,这样才能够做到器盖与器身的玉料在色调、肌理上是否一致,要避免出现器身“鸳鸯”色差,要形成炉瓶独特的风格。

最新市场

2016年这一年和田玉市场的春拍、秋拍成绩或可见其变化趋势。在去年北京东正春拍上,一件吴德升雕刻的新疆和田白玉籽料摆件《双娇》以132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当代玉雕大师雕刻的两件新疆和田白玉籽料摆件也分别拍出了900多万元的高价。而在去年的香港秋拍上,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创作的《故宫乾隆三宝》 “太上皇白玉玺”、“龙凤薄胎玉壶”、“吉祥盘龙玉瓶”最终以178万元成交,献礼航天60年的和田玉纪念藏品以160万元成交。和田玉雕藏品渐为新宠。

兽面纹赏瓶

此器即在传统青铜兽面纹赏瓶的造型基础上,以和田白玉雕成。瓶身由款到窄成四方体,瓶口与瓶盖与瓶身棱口吻合,盖上有饱满的形钮;瓶底起圆润的方足,纤秀而稳定;玉质白中泛黄,细腻晶莹,温润而通透,玉料完整无暇。模仿自青铜器纹饰铸造的效果,更添古韵。此件辅以瓶身浅雕,夔龙纹为饰。蕉叶纹琢于瓶腹下部,腹部刻琢典雅的螭龙纹为饰。此件玉瓶选材大料,布局工整,显示出精妙绝伦的玉雕工艺。

兽面纹赏瓶上部分

古人制作玉器时不仅注重原料美、质地美、颜色美、造型美,而是把人类的精神文明化为玉器的灵魂,给玉器玉雕以生命,给玉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清代考据学的发达,掀起复古风尚。工艺造型艺术及纹饰图案都受到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明显的表现于仿古器物的风格中。因为清代年间这种创作风格极盛,又得到皇帝的鼓励,传世的佳作,以这段期间的作品数量最多,且都端正规矩,肃穆庄重,刻工精细,毫无苟且之处,都是出自当时最好的玉工之手。

此玉瓶体积较大,整体呈方形。盖雕方钮,盖壁雕兽纹,双耳,通体雕兽面纹,此器以天然之玉质与仿古之器型取胜,雕琢精细,亦契合“清代玉”之“古尚简约”的美学理念。

兽面纹赏瓶 瓶身

瓶身,玉质油润细腻,端庄沉稳。腹部仿青铜器之兽面纹饰,雕工精湛。在古代龙与兽是权势与尊荣的象征,常作皇室宫廷与达官显贵之装饰用途。瓶左右耳均成如意形,以方形柱体与瓶身相连。瓶身包浆自然,沁色入里,可见传世已久,在明清时期,在宫廷、官员家中广泛使用。

兽面纹赏瓶 瓶底

宫廷艺术品往往反映出帝王将相的品位偏好,同时也意味着当时的顶级艺术水准。将让昔日帝王将相之宝得以走进寻常人家,让更多人领略到宫廷艺术之美,也让千年玉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像这样不可多得的佳品,才会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备受关注,

近年来,收藏家们对与皇家宫廷艺术再造抱以积极的态度,藏品成交额屡破记录,走俏市场,众多古代艺术精品中脱颖而出,势必将引领收藏热潮!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需要关注瓷器的源流。此次由河南明盛艺术举办的5月20号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易会,将展示这件“甘肃著名收藏家肖先生”早期收藏清早期兽面纹双耳赏瓶及宋代明代臻品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