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抱得美人归, 古人教你如何用信物向女神表白520

有道是一见钟情,相当满意!

在情窦初开的好年华之中,

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让自己怦然心跳的一次邂逅。

虽然日后未必能够在一起,

但总有意外的偶遇才让更多人觉得美丽。

(图)簪子。图源花瓣网

?一见钟情作为一个成语,

出自清代墨浪子《西湖佳话》之中。

原文为,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在我国的古典文化之中,

一见倾心这样的故事很多,

熟知的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

以及苏小小和阮郁。

杜撰演绎的就多了,

比如唐伯虎点秋香这样的,

虽然无厘头,

但那就是一见钟情的感觉。

(图)《唐伯虎点秋香》剧照。图源网络

荷尔蒙见证了一见钟情,

而柏拉图才负责白头到老,

从古到今的这种典型性的爱情故事,

到最后都是没有几个能够真正天荒地老的,

许多都是一种思想上的放纵,

忽略了现实的挫折与世故。

于是定情信物就成了一场场爱情之中不可避免的礼物,

相对于西方人的戒指玫瑰,

我国历史上的定情信物就种类繁多,

既有古典的儒雅,也有浪漫的随性。

情义无价,

信物作为一种思念对方的媒介自然是各凭喜好。

簪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首饰,

并且种类繁多,

在有的封建朝代簪子也有自己的等级标准,

需要按照个人的家庭条件和身份等级去佩戴。

同时簪子在定情信物之中属于高级别的存在,

一般送簪子的话,

就意味了女子正室头妻的家庭地位。

多是勋贵阶层的一种结亲信物,

一般普通的公子才女故事中是没有簪子这种礼物出现的。

这也是内定的婚嫁大多没有感情的基础,

只能在身份上开出好的条件。

(图)簪子。图源花瓣网

头发可能是所有定情信物之中最为贵重的一个代表,

少女的头发在古代被称为青丝,

也就是情思的含义。

那年头所有人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如有损坏皆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

一旦有女子愿意用青丝送给情郎做定情信物的话,

那这就几乎代表了这是一场纯粹的爱,

脱离了低级趣味,

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或许用以身相许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

如果今天还有这么做的女孩,

那一定是少见的古典派!

玉佩是我国古人最喜欢佩戴的一个饰物,

一方面是权利地位的表现,

但更多的是在人格和品质上的内涵。

简单看一下古代达官贵人的装扮,

多数都是厚玉而薄金银的,

所以男子送女子玉佩的几乎都是一些读书人。

也往往是这群人念叨着什么玉人歌舞未曾归的诗句,

博得了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口号!

玉佩作为定情信物的含义是指温润悠远,

有一定君子懂礼的说法。

(图)玉佩。图源网络

东汉年代的战乱频发,

即便是底蕴深厚的世家族群也未必能够依然强大,

这时候的男女一旦有意的话,

定情信物就没有了太多的情调。

于是一束花椒就能都算是直接了当的表白!

花椒籽多,

代表着多子多孙的寓意,

自春秋年代就有男女用来当做定情信物。

而且在那个年代女子的礼仪行为还没到了不能见人的地步,

加上男子们的勇敢直白,

相信很多漂亮的姑娘家里都有着相当数量的花椒!

那种酥麻,

炖肉老香了!

女子们是没有男人们那种表白精神或者厚脸皮,

相对来讲是非常含蓄内敛的,

所以就出现了同心结和香囊这样的爱情物品。

就算是许多骄傲的大家小姐,

在遇到意中人后都会亲手缝制香囊,

这种物品赏心悦目并且穷富皆宜,

各有各的做法。

好一点的以金丝缠绕,

差一点的就缝的艳丽,

多半是碎花环绕,

双蝶飞舞。

其中灌注了香味弥漫的中草药,

也有那种装青丝进去的。

早在先秦,

香囊是一种晚辈见长辈时佩戴的物品,

有尊敬的意思,

但经过逐渐的演变之后,

作为随身而带的饰物,

慢慢的多见于男女之恋。

(图)香囊。图源网络

还有一种定情信物是电视剧中一个故事转折的必备道具,

也是一段感情的苦难见证,

反正一般要是出现这个东西的话,

相信整部剧的高潮也就应该到了开启的时候!

这就是分成两个部分的定情信物!

这东西大多是玉佩一类,

经常使用的也都是第二代了,

清苦潦倒不说,

还不知身世,

脖子上用个红绳穿着半截玉片,

写画着一些看不懂的东西。

待到落魄到极点的时候,

剧情发转,

忽然变成了某个皇室贵胄的私生子,

更有狗血的,

还有可能是皇帝的某个儿子女儿。

不知道那句台词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比如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书生才女的浪漫爱情中还有诗词歌赋的表现,

也会送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

相比他们的雅兴,江湖人士来的直接多了。

曾在影视和传统文化戏曲的流传中有比武招亲的场面,

这种擂台性质的谈恋爱猛然一看十分惊讶。

倒是杜撰居多,

当不得真。

历史上偶然出现的也并不是那种擂台打斗,

而是相比文雅的斗箭之类。

(图)《还珠格格》剧照。图源网络

但另外有一种热辣性质的谈恋爱却真实存在,

这就是抛绣球!

绣球这个东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那时候这个东西叫做飞砣,

属于杀伤力极大的杀伤性暗器。

然而它又是怎么转变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呢?

在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就有在节日庆典中男女互相扔绣球的记载,

到了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

已经完全能够确定,

抛绣球就是男女双方有结婚意向的表现。

不过在严格意义上来讲,

绣球并不是一件合格的定情信物,

而相当于一种引起互相注意的媒介。

类似于现在的聊天软件,

至于抛绣球这一体育项目几乎和那句经典的约吗是同一道理。

不过抛绣球是一大群人互相站在一起的,

不像现在隔着屏幕那样,

谁也不知道对面究竟坐着如花似玉的大美女,

或者满面褶皱的抠脚大汉。

到了我国的近代史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男女确定恋爱关系后送的定情信物就多是手表,发卡,梳子一类。

比较出名的是上海手表和梅花手表,

还有个暧昧的称呼,

叫做分秒相伴!

家庭条件较好的就会送一辆凤凰牌女士弯梁自行车,

这可就了不得了,

一般能够送出自行车的,

也都可以确定为是要结婚了。

(图)绣球。图源网络

定情信物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者一定地位,

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表现,

当然不是哪一段爱情都能够梦想成真。

有句话叫做,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里边的明珠就是定情信物,耳环!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古人的定情信物寓意深远,

并且带有一定儒雅。

这是如今男女该要学习的一种文化,

对于美好爱情不应该是那种沾满铜臭的,

那些号称情比金坚的大宽镯子和满是艳丽的双手在时间的消逝下,

未必是能见证一段美好爱情的初衷!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