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药物”是怎么回事?药物可以阻断HIV感染?

两天前,一则“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的微博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了热点,在30个小时内就获得了近9万转发。这条微博中讲述了一名在读大学生今年在泰国遭遇按摩师(后证实为HIV携带者)迷奸,随后进行药物阻断的过程。

(微博“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截图)

当天晚上,一名曾受到恶意传播艾滋病毒伤害的浙江传媒学院男生,在看到“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微博后,也讲述了自己被侵害后服用阻断药的经过,这条微博也同样引起广泛关注,发布21小时后转发量近4万。

(微博“明知自己携带HIV,还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截图)

可见,社会大众普遍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非常关注。那么,“艾滋病阻断药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物”?

所谓“艾滋病阻断药物”,是一系列抗病毒药物,其原理是针对艾滋病毒在人体内自我复制的各个步骤进行干扰,使得进入人体内的艾滋病毒不能正常增殖。也就是说,阻断药物其实并不能杀死艾滋病毒本身,而只能是保护人体,避免形成病毒感染。

因为并不是一旦艾滋病毒进入人体,事态就无法挽回了,而是需要经过“病毒进入人体→侵染人体免疫细胞→增殖扩散侵染更多细胞→形成感染”的过程,被艾滋病毒侵入的人才会变成感染者。阻断药物就是在可能发生了“艾滋病毒进入体内”后,及时出手,将病毒的攻势遏制在“增殖扩散侵染更多细胞”这一步之前,使人不会变成感染者。


艾滋病毒学名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能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损伤其功能。HIV感染将导致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最后出现“免疫缺陷”。与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的感染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因为这些感染只有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才可能出现。

而艾滋病学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HIV感染的最后阶段。HIV感染者如果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何一种,或发生与HIV相关的任何一种肿瘤,就意味着成为“艾滋病患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通过黏膜、伤口等处进入人体血液”,到“形成HIV感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结合CD4+T细胞表面的受体,并进入细胞;

2、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开始逆转录,由RNA合成DNA;

3、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4、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合成新的mRNA;

5、翻译mRNA合成新的病毒蛋白;

6、新的病毒蛋白和新的RNA组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7、释放新的病毒颗粒,继续侵染更多CD4+T细胞。

只要中止以上7个步骤中的某一步,就能够拦截HIV,防止形成HIV感染,这就是HIV阻断药物的阻断原理。


服用HIV阻断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1、尽快服用

人类还没能研制出直接清除细胞中HIV的药物,HIV阻断药所做的,是抑制上面这些步骤中的某一步,从而把HIV堵截在最初侵染的那少数几个细胞里,避免病毒扩散,这样一来,等那几个被侵染的细胞死掉以后,HIV就自然而然地随之消逝了。

这就好像是森林中起了火,当我们无法扑灭山火时,还可以挖防火沟,将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等限制范围内的山林被烧尽,山火就会熄灭,这样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HIV阻断药物也是这样,只要尽早服用,就能将病毒锁定在一开始感染的细胞内,无法扩散。因此,HIV阻断药必须尽快服用,如果超过72小时,病毒已经在体内复制出较多的数量,就很难再阻遏它们的势头了。

发生HIV意外暴露或高危行为后,只要处置正确、及时服药,阻断率可接近100%。

HIV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第一步:在皂液、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的冲洗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污血,冲洗后用75%乙醇(皮肤)或0.5%聚维酮碘(黏膜)对伤口局部消毒;

第二步:立即前往当地疾控中心,获取HIV阻断药物,应尽可能在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物,通常在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物,能起到阻断作用,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

第三步:在暴露后的第一时间、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第24周分别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接受心理干预咨询。

高危行为后的处置方法,与上述第二步、第三步相同。


2、多种联合

HIV阻断药分为六大类,为了保险起见,通常需要使用至少三种阻断药品,这三种药品至少要分属于六大类中的两类。医生会根据现有药物情况来进行选择,确保药物尽可能涵盖更广泛的范围。如果你有需要服药阻断,不妨核对一下自己的药物是否分别归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类别。

六大类HIV阻断药分别是:

融合抑制剂(Fusion Inhibitors),针对步骤1,让HIV不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例如恩夫韦肽Enfuvirtide;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针对步骤1,让HIV不能进入细胞,例如艾博卫泰Albuvirtide;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针对步骤2,让被HIV入侵的细胞无法合成DNA,例如替诺福韦TDF、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依曲韦林ETV等;

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针对步骤2,让被HIV入侵的细胞无法合成DNA,例如齐多夫定AZT/ZDV、去羟肌苷ddI、阿巴卡韦ABC等;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针对步骤3,使得细胞被HIV操控后合成的DNA无法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例如拉替拉韦RAL;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PIs,protenase inhibitors),针对步骤5,使得细胞无法合成按照HIV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例如洛匹那韦LPV、夫沙那韦FPV、阿扎那韦ATV等。

3、谨遵医嘱

由于HIV阻断药物中的很多都是针对人体的某个酶起效,实质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类似于鬼子进了村,为了不让鬼子利用村里的资源来壮大力量,干脆一把火把村子烧了。正因为如此,这些HIV阻断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也会很大,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只有在真的有必要服用时才服用,而不要本着“提前吃点儿,预防艾滋病”的心态随便服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综合指南》中列出了在HIV治疗和阻断中常见的一些药物的毒性及危险因素:

对于真正需要进行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的人群,例如男男性接触者、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性工作者等,由于预防的用药原则和阻断的并不完全相同(譬如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向他们提供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还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

4、放宽心态

如果延误服药导致阻断失败,或发生HIV暴露后较长时间才发现,也不必视为末日来临。

曾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经常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输注过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的患者、从事接触血液等特定行业的从业者等怀疑或担忧自己被感染的人,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HIV。

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为阴性,过几个月再检查仍然为阴性,则可确认并无HIV感染。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这时还处于感染早期,只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必要时接种预防其他疾病的疫苗或用药来避免机会性感染,完全可以有很大概率实现终生无症状生存,且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也并不会有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政策简报《暴露前预防(PrEP):世卫组织扩大了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口服药的建议范围》2015年11月

2、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综合指南:针对公共卫生措施的建议》2013年6月

3、Lunding S, et al. The Danish PEP Registry: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following blood exposure to HIV from 1999-2012. Infect Dis (Lond).2016;48(3):195-200. doi: 10.3109/23744235.2015.1103896. Epub 2015 Nov 3.

4、Aminde LN, et al. 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gains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n a health district in Cameroon: assessment of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nurses. PLoS One.2015 Apr 16;10(4):e0124416.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4416. eCollectio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