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在何时被何人传入中国?

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的西瓜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溧阳等地最为有名。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金、元时始传入中国。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夏天是西瓜的季节。南宋词人方回在《秋熟》中咏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扶。”由此可见,南宋时期夏天吃西瓜消暑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顾名思义,西瓜非国产瓜果,其“祖籍”为非洲东北地区,栽种、吃食已有5000余年。南宋文天祥曾兴致勃勃地写了《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干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短短几句,就把西瓜的形色、质地、功效生动地概括了。

在记忆中,西瓜是在五代时,由契丹引种到中原的。但今日读书时,发现有资料载:“1959年,在江苏高邮邵家沟属于东汉后期遗址的下层文化堆积中的第二号灰沟以及地窖内,考古工作者竟然发现了西瓜籽。”

如此,引起了笔者对西瓜研究的兴趣。经大量时间查阅史料,西瓜进入中原其实更早。

西瓜到中国,最早出现在《新五代史》里。这部由大儒欧阳修领衔编纂的皇家正史,书中增引后晋官员胡峤的《陷虏记》,说明西瓜当年是契丹的物产。那么,西瓜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至今已挖出了三张“时间表”。第一张“时间表”为“南宋传入中国说”。南宋的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奉命使金,被扣留十余年之久,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释放归国,后著《松漠纪闻》,详细记载了他在金国的经历、见闻,其中记载说他曾食西瓜。洪皓去世后,其后人撰文云:西瓜是由洪皓从金国带入中原的。

对此讨论很多。有人捕风捉影地说,在《清明上河图》里仿佛看到了切西瓜的场面。更雷人者,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陕西历史博物馆出现了一枚来历不明的“唐三彩西瓜”。《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是北宋首都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后者记伏天六月,东京“是月巷陌杂卖”的瓜果吃食,本地出产有莴苣笋、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熟林檎等。南方来的有荔枝、龙眼、花瓜、芭蕉干,花瓜指的是柑橘类的香橼,并没有提到北方的西瓜。从作者孟元老的自序里分析,他是北宋末期即徽宗崇宁二年(1103)随家人而迁居汴京的,在开封生活长达二十四年,至靖康二年(1127)因金人入侵而避乱南下,随后流落杭州。著书写东京风俗,全为忆旧纪实而作。

北宋管辖的中原地区,的确还没有西瓜种植。洪皓是徽宗政和五年(1115)在开封金榜题名的进士,南宋初,建炎三年(1129)以礼部尚书身份奉高宗之命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15年。他著《松漠纪闻》,说自己在出使金国时,在漠北见到了西瓜,“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他声称自己是西瓜使者,“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

这么说,南宋才有了西瓜在中原和东南的栽种,而开封这时已是金国统治。的确,由金朝和南宋联手推广,西瓜在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南迅速发展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诗人范成大使金,著日记《揽辔录》。该书详细记载了他从宋金分界线的泗州(根据隆兴和议)而进入金国,直至金国统治中心燕山(金国称中都,今北京)的全部行程,包括沿途所经过的府、县、镇与山、河的名称,间隔距离,还顺便考察了部分重要的名胜古迹。同时,《石湖居士诗集》卷十二,汇集本次出使途中所吟绝句七十二首。

经泗州入沦陷区,范成大从灵璧、宿州经永城入豫,过商丘(由宋朝的南京改名为归德府)雍丘、睢州、陈留而至开封。(由东京改名为南京)再出旧开封的封丘门,在黄河李固渡口经浮桥过河,浚县、汤阴、相州,(安阳)走临漳、邯郸、邢台、柏乡、赵州、栾城,过滹沱河,真定、望都、白沟,西望太行山,再定兴、良乡、卢沟而到达燕山(北京)。

这一途,他由归德府西行过陈留而至开封,发现附近有了西瓜园,便吟《西瓜园》: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范成大感叹物是人非,而西瓜在河南已经很普遍了,但味道一般,与葡萄比起来味淡似水。

南宋人这时也积极推广西瓜种植。百余年后,南宋末咸淳六年,(1270)湖北恩施有人名秦伯玉者,作摩崖石刻立《西瓜碑》:“郡守秦将军到此栽养万桑诸果园,开修莲花池,创立接客亭及种西瓜。”包括回回瓜等,已经有四个良种。而前三种已经在淮南种食八十余年了。这个记载,与范成大的《西瓜园》诗相衔接。《西瓜碑》的拓片,现存北京大兴的西瓜历史博物馆。而元代的淳安人方夔,他有《食西瓜》诗:“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问穷通。”“寒瓜”乃西瓜的别名,“驼峰”用以比喻把西瓜切成三角形。看,经过宋金的共同努力,西瓜在长江以南,从东到西,已经食用很普遍了。

第二种说法为“五代传入中国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非常肯定地说,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为五代时期。主要依据是《新五代史》卷七十三转录的胡峤日记《陷虏记》。胡峤的《陷虏记》,记述自己在契丹7年期间见闻,“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甘。”此为欧阳修引入《新五代史》。

元人方夔《食西瓜》诗有云:“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寒瓜”乃“西瓜”之异称,其名早在五代之先己屡见于古籍记载。南朝梁诗人沈约有一首《行园》诗曰:“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灿漫,绿芋郁参差……”除“寒瓜”之名外,又称“绿沉瓜。;明俞弁《遗老造诗话》卷上:“杜诗‘苔卧绿沉枪’,绿沉以漆着色如瓜皮,谓之绿沉。《南史》任防卒于官,武帝闻之,方食西苑绿沉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绿沉瓜,即今西瓜也。”由。 此可见,于今甚为流行的所谓“五代始入中国的西瓜,实则早在两晋南北朝时已为我国人民所熟悉了。

文字记载为我们否定“西瓜始于五代”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而考古发现则更将西瓜入华历史上推到汉代。1959年,在江苏高邮邵家沟属于东汉后期遗址的下层文化堆积中的第二号灰沟以及地窖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西瓜籽。1980年,在江苏扬州西效邗江县发掘了一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双层漆笥,其上层有一正方形盒,出土时内尚存有西瓜籽。据考,该墓入葬时间当为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夏天。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成果,无可辩驳地证明:西瓜传入中国,并非“始于五代”。

近年来,上述两种说法已被推翻。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拿出了足以令人信服的物证和人证等证明,西瓜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长沙马王堆、江苏高邮和扬州发掘的西汉及东汉墓中均发现了“西瓜子”;而人证方面,汉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中就描述了西瓜:“蓝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亚冰霜。”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瓜便有“寒瓜”“水瓜”之称。当然,西瓜在汉代还是非常少见的。据《南史·滕昙恭传》载:南昌滕昙恭“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另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似乎更能证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远远早于五代。今天,在这幅旷世作品上,我们仍然十分清晰地看到当时“首都”街道的水果摊上已有西瓜出售。若是五代时期才引入栽种,西瓜断然不会这么快就进入百姓市场的。由此可见,西瓜“汉代传入中国说”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