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娃说救灾!大震之后无大疫,防治传染病有妙招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9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5月8日~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旨在面对地震、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时,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减轻灾害损失。

今天,药娃想说说自然灾害中的地震防疫。地震对灾区群众的危害很大,但灾后防疫同等重要,否则会引起更大的灾难。如唐山1976年7月28日凌晨开始地震后,8月1日至18日的累计肠道传染病(痢疾、肠炎)发病率约为10%(个别居民点甚至高达30%),灾区群众的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因此,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以下这些灾后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引起重视:

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伤寒、霍乱、手足口病、甲肝等。

药娃支招

一定要坚持服用煮开后的水或合格的瓶装水,吃煮熟后的饭菜。不要饮用生水,剩余食物要及早、干净地密封包装,并确保在不变质的情况下才能食用,水果等应用洁净水清洗干净后才能食用。

2、呼吸道感染病

灾后人员居住比较密集,接触频繁,容易导致流感或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

药娃支招

应在保持御寒、防雨、防风的基础上尽可能开窗通风,及时晾晒被褥衣物;避免在狭小、拥挤空间停留过长时间,尽量戴口罩。

3、虫媒及动物源传染病

灾后环境脏乱,容易导致蚊虫及老鼠的大量繁殖,疟疾、黑热病、鼠疫、炭疽热等疾病就很可能会发生。

药娃支招

预防这类疾病,应及早采用正确方法处理垃圾与粪便;配合卫生防疫人员正确投放鼠药和喷洒杀虫药水;夜间睡觉挂好蚊帐,尽量避免蚊虫叮咬;一旦患病,应及早告知防疫人员和医生,获得专业救治。

4、土壤、疫水引起的疾病

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都容易引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皮肤病等的局部暴发。

药娃支招

应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注意个人防护,尽可能避免共用脸盆、毛巾、用水等情况的发生,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机会。

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的爆发,我们应听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统一安排和调度,发挥集体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参与疾病预防和环境清理、整治工作,确保生活、居住环境的干净、卫生。

当灾区患病、受伤群众遇到的紧急困难时,及早和适当的自我救治和紧急处理,是抢救生命的关键要素。同时,受伤病困扰的群众一定不要慌乱而随意服用药物。为了尽快救治,并避免身体的进一步伤害,确保正确服用正确的药品,是所有群众必须牢记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