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汽车中国品牌日,应从自主品牌正名为中国品牌开始

4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围绕中国品牌日的话题就火遍了朋友圈和各路媒体。国家发改委9日召开“中国品牌日”媒体通气会,也显示出国家层面对打造中国品牌日的重视。而消费者、产业各方以及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中国品牌领域,莫过于承载着无数国人梦想的中国品牌汽车。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车业杂谈认为要打造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纪念日,应首先顺应众多中国汽车企业于2015年发起的倡导宣言,全面采用中国品牌替代自主品牌的表述开始。

延续自主品牌称谓,矮化了中国品牌汽车这些年的进步。

从1956年一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卡车算起,中国汽车工业已有60年的历史。但中国品牌汽车真正蓬勃发展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满打满算不足20年。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在市场、品牌、核心技术等各个方面,跨国汽车企业拥有碾压性的优势。中国品牌汽车长时间以来被冠名为自主品牌,一方面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和全体国人对中国品牌独立发展壮大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也将中国品牌发展初期的原罪都基本归在了自主品牌一词身上。

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承载了过多原罪的自主品牌一词已完全不能反映中国品牌汽车的进步。首先是外形设计和内饰工艺,中国品牌的主力部队已经极大拉近了与合资的差距,少数品牌甚至已经可以与合资并驾齐驱。在核心技术积累方面,中国品牌同样进步显著,从传统汽车最重要的一些核心技术来说,以涡轮增压、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轻质材料、变速器为代表,中国品牌基本都已经掌握。在更重要的新能源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品牌甚至已经隐隐走在了合资前面,比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在全球独树一帜,去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超过了特斯拉。

采用中国品牌,更能反映中国汽车消费“更特质、更中国“的核心需求。

从2009年跃居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最大潜力的黄金市场。与过去十年由跨国企业主导中国市场不同,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驱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日益显示出自身的特质和需求。而对中国消费者有更深入理解的中国品牌,则有望充分利用中国在移动互联网、IT、产品开发及创新方面的优势,迎合并引领中国新一代汽车消费需求方向,而这不仅是新一轮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也是未来中国品牌发展的最大机遇。

以最近有关机构发布的首届汽车智能化指数排行榜为例,虽然奔驰、沃尔沃、宝马、凯迪拉克和奥迪代表的跨国企业高端车的智能化指数高居前五,但中国品牌在占据市场主流的经济性乘用车领域显示出一定的智能化优势,来自上汽的荣威和吉利在经济型品牌中排名最高。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品牌近年来在智能汽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显示中国品牌正在利用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变革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

将自主品牌正名为中国品牌,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汽车强国梦的战略需要。

如果站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角度看待中国品牌日的设立,联系近期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出台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自主品牌正名为中国品牌无疑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正如《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所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间点上,而这个节点的核心,就是进一步强调中国品牌汽车的打造问题。仔细研读整版规划,已发现在《中国制造2025》中还被使用的“自主品牌汽车”这一称呼,在发展规划中已经变更为“中国品牌汽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4年就开始呼吁使用的称呼,目的正是在于打造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意识。

2016年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国内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而在新能源、智能化为引领的汽车产业变革中,中国品牌和跨国企业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培养上,中国已经做到了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部分领先。而在汽车互联网技术上,中国也已跟上步伐。在未来,打造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品牌领先的中国品牌汽车无疑将是实现汽车强国的核心立足点。

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进入蝶变的关键期,“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无疑为奋进中的中国品牌汽车吹响了号角。但倡导使用中国品牌,并不应简单视为宣传借势;中国品牌需要脚踏实地的技术创新和品牌积累,更需要来自消费者和产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一切,首先应从将自主品牌改成中国品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