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阴谋论!水浒作者并无此意,全是此牛人的文笔

剑客杀人用剑,刀客杀人用刀,医生杀人用药,巫师杀人用魔杖,文人杀人呢?自然是笔。刀笔刀笔,自古刀笔一家,笔也是刀。

上世纪全国掀起一场“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了,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我不是要说这个运动,我要说的是这个运动对当时的我可是件大好事,喜大普奔呀!《水浒传》马上就印遍了全国,我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看了!再也用不着偷偷摸摸地、求爷爷告奶奶地、每次只能看一页半页的黑黄残破繁体竖行的这个书了!因为那时它是禁书,是“毒草”。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十二岁。

从此我身后总是跟着一大群眼巴巴的娃们,他们听我讲《水浒》故事,我高高在上,像宋公明大哥。

我也学书中的好汉,结拜了几个兄弟,思谋着怎样练一身武艺,然后背一根虎眼竹节钢鞭走江湖。走进路边的一家村野酒店,掏出一把碎银子往桌上一拍:“店家小二,有好酒先打上两角!好牛肉切上两斤!”然后再路过一座山寨,与山上的头领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被请到山上也坐了一把交椅。我们那时都发誓,我们绝不要什么押寨夫人,我们一辈子都绝不近女色!

那时我读了许多评《水浒》批宋江的文章,这种文章真多,我读得津津有味。有天晚上我给院子里的伙伴讲宋江好何架空晁盖走投降主义路线时,志宏愤然反驳说:

“什么架空晁盖排挤晁盖,我爸说了,人家《水浒》作者本来就没有将晁盖当主要人物,晁盖是次要人物,宋江才是主要人物!什么架空晁盖排挤晁盖!”

我愣住了,无言以对。

半晌我心里才说:哼,你爸再厉害比写文章的专家还厉害?比伟大领袖还厉害?哼!

但这句话在我心生了根,就像一根除不去的刺,使你很难受,它却越盘越大。

再后来,随着我的阅读和年龄增长,尤其是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我明白志宏爸是对的。

作者施耐庵的确是将晁盖作为次要人物,就是为了给宋江打前站,搭台子,做垫背。毕竟历史上是宋江造反,而不是晁盖起义哦。宋江起义也是以失败受降为结局的嘛,“准南盗宋江掠京东诸郡,知海州张叔夜击降之。”

但为什么会出现宋江处心积虑架空晁盖、害死晁盖、篡夺梁山农民军领导权、从而走上投降主义路线这一惊天大案的呢?

首先它归功于金圣叹,其次是作者本身的原因。

作者本身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不反体制,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大大的良民。本来宋江也不是汤武革命、改朝换代的主儿。有人说《水浒》“讥的是失政”,我要说作者其实是借水泊梁山浇自己胸中块垒,痛斥贪官污吏,期待皇帝恢复圣明。他将宋江塑造成忠肝义胆、忠君报国的英雄。为了忠君报国,他走权臣的路子,走皇帝小三的路子,对奸臣也卑躬屈膝,最后不惜毒死自己和兄弟。他遭受的打击迫害越多,却红梅愈红,青松愈青,历尽苦难痴心不改,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作者理想中的英雄,无双之国士。

但为什么最后宋江却成了许多人口诛笔伐的奸诈小人呢?我已经说过,首行归功于金圣叹,其次归咎于作者本人。

金圣叹大家都知道,是个著名才子,也是个传奇式人物,他用笔乃至生命谱写了许多传奇篇章。

叹哥以文学批评最为著称,他眼光极高,中国文学史上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只有六部,他称为“六才子书”。

《水浒传》就是在《庄子》、《离骚》、《史记》、《杜诗》之后,《西厢》之前的“第五才子书”。

被叹哥这样称为才子,施耐庵自然是个才子。

事实上叹哥是个大才子,而施大爷是个大师。

对,大师,真正的大师,几百年都难得出一个的大师。而不是今天满大街都是的那种。

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施大爷犯的错误就是写宋江时太用力了,太用力而紧张,紧张而僵硬。

大家比我清楚,很多事关键就是一个放松,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游泳、演讲、科目二、中考等等关键就是一个放松,一紧张一僵硬,就完了。

施大爷的徒弟罗贯中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施大爷想将宋江塑造成仁义的代表,最后在兰州都出现了这样一句经典粗口:“宋江的泡子(卵子)——仁义的蛋蛋!”事情就是这样。

而其余的人——所谓次要人物都是放松着写的,写得多好啊。

晁盖就是放松的结果。

晁盖出场时格局不高,他住的地方叫东溪村,隔一条大溪是西溪村。西溪村常常闹鬼,大白天都迷人入水,谁也无可奈何。一天有个僧人叫西溪村人用青石凿了个宝塔,镇在溪边,鬼全都跑到东溪村。晁盖闻知大怒,趟水过溪,将青石宝塔独自夺了,拿回来放在东溪村。因此他获得了“托塔天王”的称号。

自私自利,甚至有点搞笑。

这与宋江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大哥出场时施大爷都不知道该怎么赞美才好,他几乎将全人类的好话都垛上去了!

但后来晁天王的形像越来越好,阮家三兄弟看他是“人物轩昂,语言洒落”。准备打劫生辰纲的众人看他是“如此志诚,尽皆欢喜”。

林冲看他是“作事宽洪,仗义疏财,安顿各家老小在山”。他使梁山泊好生兴旺:“有诗为证:堪笑王伦妄自矜,庸才大任岂能胜!一从火并归新主,会见梁山事业新。”

清人张岱评晁盖云:“盗贼草劫,帝王气象”。真的,施大爷一不小心,写出了一个草莽帝王。

事实上晁盖在书中是第二号人物,他的出场和谢幕是书中的两个关键枢纽,他的出场是为了引出宋江,谢幕则是为了引出梁山副帅卢俊义,至此梁山泊的事业达到了最高峰。

不少人将晁盖临死前说的“贤弟莫怪,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做为宋江架空晁盖害死晁盖的铁证。

其实不然,你站在施大爷的立场上,你怎么叫卢俊义出场?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袖的形像一般都是这样:

他不必武艺出众,自有一班弟兄们给他冲锋陷阵;他不必智谋过人,自有一个神机军师给他出谋画策。他要的是格局和心胸,能团结人,会用人。

施大爷就是这样写宋江的,他写宋江一天价怎么谦虚谨慎,学雷锋做好事,怎么团结人,大把银子送人。施大爷在这方面太用力了,以至于宋江独独缺乏英雄气。

一个人如果没有大英雄气概,仅仅凭着几锭银子就能买来武松李逵这样的好汉?

刘备也是。

罗先生为了表达刘备的仁慈,让刘备动不动就哭。甘肃民间就有“哭死的刘皇爷”一说。大人这样骂爱哭的小孩子:“你的眼泪比刘皇爷的还多!”这跟“宋江的泡子——仁义的蛋蛋”是一回事。您瞧,用力过度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所以叹哥就乘虚而入了。

不知为什么叹哥对宋江非常痛恨,其实也好理解,他这样独行特立、惊世骇俗的大才子不痛恨宋江这样的“仁义的蛋蛋”才是怪事呢!

所以叹哥在批注《水浒》时逮着机会就大骂宋江,大段大段地骂,说这是施大爷的原意,施大爷用的是“春秋笔法”,由他叹哥明说出来。

他还不时将原著稍稍改一改,说这是“古本”,比如晁盖遗言由“贤弟保重”变成“贤弟莫怪”。

他真的是一刀一刀活剐宋江,将宋江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宋公明哥哥不要太惨哦!

事实上这是叹哥一刀一刀地活剐《水浒》,活剐施大爷。

鲁迅说金圣叹对《水浒》实施的是“腰斩”。

岂止是腰斩,那是活剐好不好?一刀一刀地活剐!

叹哥叹哥就是趟着走,三步一劈砍,五步一反撩!(这时我简直听见当时许多网友都在说:叹哥,你继续,施大爷的棺材板我替你压着呢!)

张恨水也是个《水浒》粉,也评过《水浒》,评得还很精彩。

张先生说:“《水浒传》原意拟宋江吴用为侠客义士,金先生则画龙点睛,处处使其变为欺友盗世之徒。此其意,以为小说中固有文章,乃不可没。”

事实就是这样。

但张先生评晁盖时又说晁盖必死宋江之手云云,噫,张先生误矣!

张先生不由地又入叹哥彀中,可见叹哥之说影响何其之深!要命的是张先生还说:叹哥发明施大爷之精微,施大爷在天之灵,自当掀髯微笑!噫,张先生又误矣!

?

我不敢想像,叹哥因“哭庙风波”从容就义后,他的灵魂在天堂遇见施大爷时是怎样一个情景!叹哥虽然是个汉子,但要知道施大爷可是个精通技击的武学高手啊!

但不管怎样,现在持叹哥之说的人越来越多。

本来一部好小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读者也各取所需,《红楼梦》不就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吗?

但问题是,叹哥之说成为了钦定的、主流的、压倒性的学说。施大爷的本意反倒了成奇谈怪论,异端邪说。

你在网上随便一搜,铺天盖地的全是宋江怎样架空晁盖,怎样害死晁盖,怎样篡夺梁山领导权!

越是这样,我越就思念志宏给我讲的那席话,越思念志宏爸。

比起这么多的人,志宏爸是少数,但领袖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比起金圣叹以及无数专家,志宏爸是群众,但领袖还说:“群众往往是真正的英雄。”

历史大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苟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