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怕什么就来什么,难道只是心理暗示作祟?

很多人都曾听说过墨菲定律或是类似的说法,比如“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会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其实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怕什么就来什么、要多糟就有多糟。”但长期以来大家对这样的说法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这位让人避之不及的“墨菲”还真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墨菲定律则是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空军一个特殊试验项目的“副产品”。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表面上看,墨菲定律是一种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论调,既然错误总会发生,似乎我们只能坐等悲剧降临。但是墨菲定律的流传,不是为了事故后为人们找一个开脱的借口——看吧,这不怪我,是神奇的墨菲定律在起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墨菲定律,它则是在“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我们应该透过“墨菲定律”其夸张的表现形式,感受到隐藏在它背后的某种善意,理解它的积极意义。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陷入墨菲定律的误区?

1、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回看7.23动车追尾事件同样如此,引发动车追尾的可能性小到了让铁道部忽略或者无视的地步。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要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同墨菲定律的推论所讲:“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实际上,这条推论是在强调“心理暗示”对事情结果的影响,强调我们要正向思维。如果做事前没有信心,做起事来就会战战兢兢,越怕出错就越会出错,最终导致失败。

3、在失败中前进提高

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事情如果变坏了,那就让它变坏吧,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失败和困境中不断提高比在顺境中不断提高更加可贵。“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