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雌雄名剑“干将莫邪”,到底是铜剑还是钢铁剑?

图一:今人臆造干将莫邪剑(青铜)

干将莫邪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最早出自出汉代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后来由历史上诸多著作摘录和引用。现如今,最流行的版本为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干将莫邪的故事。

图二:某景区 干将莫邪雕像

★墨子生当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初期,《内储说下》宰人称刀刃“利犹干将”

★《盐铁论 ? 论勇》称“莫耶之利”,谓干将之剑为“利兵”。干将似为利剑的符号。

★跟干将、莫邪之锋利相对的是铅刀之钝滞,《韩诗外传》卷七第十八章正闹言之①,而赀谊《吊屈原赋》反说之,以讽刺世人颠倒黑白。

★陆贾《新语?术事》云:良马非独骐骥,利剑非惟干将,美女非独西施。“知千将、莫邪是各种利剑中最为锋利也最为有名的一种。”

★《艺文类聚》卷九三引《东方朔传》载朔答骠骑难曰:“干将莫耶,天下之利剑也,水断鹄雁,陆断马牛。”

★刘向《说苑?杂言》:“干将为利,名闻天下。”所以,干将莫邪的名声来源于其锋利之刃,锋利之效又使之成为天下利剑、名剑的符号。

图三:干将莫邪铸剑情景插画

因为早期传说不但没有充满情意和奇趣的情节,其至连“干将莫邪” 也还仅只是剑名。以干将、莫邪为人名自《吴越春秋》始以干将为吴人(也有说是楚人),莫邪为干将之妻。其他说法虽不同,但同样以为人名,不过依然总有误以干、莫二字为姓,遂致众说纷纭。暂且不论干将、莫邪是否是自《吴越春秋》开始作为人名,即就作为剑名也有必要略做下说明。

根据后世干将莫邪为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卒后二十年,历史已进入战国时代。)作剑的主流说法,以及莫邪为欧冶子之女之说,也有干将与欧冶子一起为楚王铸剑之说。即使传说非真,从欧冶子(公元514年)与墨子(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内储说下》宰人称刀刃“利犹干将”可以大致推算出干将莫邪剑的大致时间在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76年之间。(注:刘向《孝子传》载是为晋王铸剑,《搜神记》说法是为楚王作剑,晋王春秋时期(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大致时间类似,故可忽略不提)。

图四:龙泉宝剑 干将莫邪剑(百炼钢)

从图二的雕像和图三的插画等一些作品的锻打上可以看出剑为钢铁。而★《山海经注》曰:"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枚,长三尺五寸,今所名干将剑,明古者通以锡铜为兵器。"(注:《山海经》为战国初至汉初楚人所作,经西汉学者刘向(前77—前6)、刘歆(一名刘秀,约前50年-公元23年)父子校刊而成。《山海经注》为西晋郭璞(276-324年)所著,郭璞为《山海经》最早研究者。研究《山海经注》发现:郭璞主要围绕文字校勘及词语、名物考证两个方面进行注释,主要使用征引古籍、列举实物两种方法。在对郭璞的注释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他不仅注重传世文献,还非常重视新出土的文献,他所征引的诸多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学、神话学价值;)

那么干将莫邪剑到底是青铜还是钢铁剑呢?

图五:青铜干将莫邪雌雄双剑(仿)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青铜剑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的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锺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斧斤、戈戟要求一定的硬度与韧度,而大刃则硬度更高,但韧度稍差一些。<考工记>上所提出的比例,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是相当正确的。)青铜合金,硬度高而熔点低,容易加工,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与军事兵器等。越王勾践剑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

图六: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 剑长55.7厘米

这柄越王勾践铜剑铸制精良,集华美和实用于一身。据发掘者说,铜剑刚从素漆剑鞘中取出时,光洁如新,不见一点锈痕,摞起来的二十几层纸一划而破。东周时期吴越兵器即已利甲天下。《考工记·叙》说:“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又说,”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良也,地气然也。其锋利“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可见此时期青铜铸剑术的高超。

青铜剑的制作过程(图示):

图七:青铜剑的铸造过程

春秋至战国时期青铜铸剑技术虽精湛。然而就青铜和钢铁刀剑本质上来说,青铜并不如钢铁剑的硬度和韧性高,也不如钢铁刀剑锋利。(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干将莫邪剑的大致时间在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76年之间,这一时期也正是青铜钢铁并存且钢铁兴起的阶段。)以“利剑”著称的干将莫邪会是钢铁剑吗?

铁剑始于春秋早期。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距今2900年前后的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晚期。欧冶子,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约公元前514年前后)。铸造了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冠绝华夏。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三把绝世钢铁剑“龙渊”(后改名龙泉)、太阿、工布,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可见干将莫邪之时钢铁剑已然展露锋芒!《越绝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判定该书作者为汉朝的袁康和吴平)说,干将和欧冶为楚王锻造了龙渊、工布、泰阿3把钢铁名剑,这个传说是基本符合春秋实际情况的。直到战国初期钢铁剑兴起,长度不断增加,开始于青铜剑并驾齐驱,甚至超过青铜长剑。

图八:玉柄铁剑—最旱的中国铁剑

此玉柄铁剑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鉴定为:块炼渗碳钢,是公元前9一8世纪的早期人工冶铁制品,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把铁剑。

图九-1:春秋晚期·杨家山钢剑(块炼铁)

图九-2:春秋晚期·杨家山钢剑(块炼铁)

春秋晚期·杨家山钢剑,长度38.4cm 宽2-2.6cm,此时期的剑为熟铁,熟称“块炼铁”,是有矿石在800-1000度的条件下,木炭还原得到的,出炉时含有大量杂质和固体块。经金相检验,这把剑含0.5%的中碳钢,在剑身断面上可以用放大镜看出反复锻打的层次,约7-9层。

图十:百炼钢折叠锻打

这是用块炼铁打成片后进行固体表面渗碳,使两面形成高碳层,中间夹着低碳层,经过对折锻合,并用若干片迭搭锻打成长剑,钢的含碳量为0.5%-0.6%,金相组织均匀,可能进行过热处理。缺点:生产效率低,产量小。含碳量很低,质地很软。需要经过反复锻打才能造出一些形状简单的器物。由于上诉缺点所以未得到普遍应用。但由此也可知此时已然已经出现了“百炼钢”技术。

图十:楚铁剑(战国)

解放初湖南衡阳出土了14把楚国钢铁剑,其中最长者长达140厘米。近年在湖北宜昌出土的一柄铁剑通长120厘米,柄长30厘米以上。这种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冶铁技术的发展与锻造技术的提高,此时钢铁剑已然由春秋时代装饰和自卫的短剑发展为了实用性武器。

图十一:战国铁剑

图十二-1:河北省博物院藏易县 战国时期燕下都 辛庄头M30出土的铁剑(金饰件). 铁已经朽烂

图十二-2:河北省博物院藏易县 战国时期燕下都 辛庄头M30出土的铁剑(金饰件)

图十二-3:河北省博物院藏易县 战国时期燕下都 辛庄头M30出土的铁剑 金饰件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昭王(前325年-前251年)对范睢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这是那个年代的秦国国君对楚国铁剑技术的赞美。由此也可以看出晚了干将莫邪剑(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76年)至少150年后的钢铁剑也只是少量但仍未普遍应用于军队(保密工艺?锻造不易?)。即铁剑只能是熟悉冶铁技术的能工巧匠为等级极高的贵族锻造。物依稀为贵,又因春秋战国时期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以及钢铁对青铜材质上的天然优势,剑君私以为干将莫邪剑为百炼钢铁剑。

三年而成,天下名器的雌雄名剑“干将、莫邪”,以君之见到底是钢铁还是青铜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