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拍”文物:从台北到北京,李翰莹被誉为离故宫最近的人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文物、诗词、戏曲以至于礼教,是祖先留下来、中华文化基因中最美好的精华,也是我们生而就拥有的文化基因。”在SELF讲坛上,李翰莹分享了她的故事。从1992年斥资出版第一张故宫电子光盘,到获得台北故宫授权建立文物数据库,作为“把故宫带回家"的实践者,李翰莹让文化基因融入现代家庭生活,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最美的基因。

---嘉宾介绍---

李翰莹

得意典藏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董事长共同创办人

得意典藏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共同创办人

家传品牌联合创始人

以下内容由李翰莹演讲精编而成:

“无论命运如何,真正牵系在我们中间的是什么?是文化。”

本期SELF讲坛的嘉宾是来自台湾的李翰莹老师,她与我们分享了“中华文化最美的基因”。说到基因,大家可能认为这个是生物性的基因,而李老师把她解释为中华文化所累积下来的一些代表性的东西,譬如说文物、礼教,譬如说诗词戏曲音乐等等。

李老师现场追忆年少,感慨颇多。她说,“对每个人来说,你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在成长的过程里,什么时候能够开始体会到“承担”。生命的安排,你不会晓得。”在李翰莹20岁时,中南半岛柬埔寨60万华侨被赤柬,战争杀到只剩5万人,许多难民从边境翻山来到泰国,李翰莹在这个时候,透过台湾人权协会去泰国照顾那边的华侨。

由于每一梯次只能去六八个人,而服务整个难民营的工作量又是非常庞大的,李翰莹第一欠感受到了重担。她的任务是教难民英语,尤其是一些移民的句型,帮助他们早点离开难民营。

李翰莹去的时候正赶上端午节,难民的华人朋友非常重视这一天,他们一起克服万难,布置好祭奠用的桌子,上面有茶、蔬果、粽子,每一位难民都穿上了他最好的衣服,然后一起点香。

这让李翰莹非常动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大家命运如何,真正牵系在我们中间的是什么?是文化,是中华文化对于祖先的寄托带给了大家内心的平安。这让她回到台湾之后,开始思考要开展怎样的事业。

“把故宫带回家”,台北故宫成为数字时代的先锋

按照李翰莹的得意“家传六大体系”来说,那三层是你不可以决定的:你的血缘、姓名、辈分。一生下来这些就已经被安排好了,可是你还有三个事情是可以透过你、透过你的家人、透过你的事业去影响和传递给别人的。它们是家庭的财富、荣誉和历史。所有的家族结合起来就是什么,其实是就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财富、民族的荣誉跟民族的历史,这个是我们每一代都在做的事情。

说回故宫,李翰莹投资做故宫的数据库已经30年了,因为在她心中,中华文化的基因最美好的地方,代代祖先已经把它保留下来的物证是文物。而在台湾,故宫是典藏文物做得最好的地方。

1992年,李翰莹和公司同事跟台湾的工研院电通所合作开始出版了第一张光盘,1995年出版了《五千年神游眼福》,1996年《清明上河图》,1997年《翰墨光华》,1998年《龙在故宫》,1999年开始就进入到数字典藏的领域。

上图是《清明上河图》得到第一名的一个历史性的照片,下图左下方那位是当了18年故宫院长的秦孝仪先生,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曾对李翰莹说的两句话,至今都还深深影响着李翰莹。

第一句是“我要你把故宫带回家”,是真的把翠玉白菜带回家吗?当然不是,他是要李翰莹透过数字的平台把故宫传播出去。

第二句话他说“所有科技的东西我都要”,就是这样一位院长,真正开启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数字时代上面的先锋。

后来在李翰莹和同事的不断努力下,他们的成果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重视,美国新闻周刊曾对此做了一篇全版报道,1997年,他们还得到了台湾宏基的软件种子基金的投资。

施振荣先生开启了台湾的数字元年,1999年4月8号李翰莹他们跟台北故宫签了一份协议,由得意负责创作和资金,就是这一步奠定了得意在知识产权上的基础,因为他们可以跟台北故宫共享知识产权50年,到今年还有41年,在这个时间里面,得意典藏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个数据库来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2001年受北京市文物局的邀请,李翰莹曾来北京做演讲,解释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从数字故宫推进到数字中华。这是从2001年开始,两岸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钱到博物馆把所有文物的数据库建立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两岸的政府为中华民族真的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程。

从台湾到大陆,传承中华文化最美的基因

后来政府的数字典藏计划跟资金下来了,那个时候故宫就希望他们自己拍,也就是说,计划突然受到阻挠而将无法如期完成。李翰莹突然就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于是李翰莹就去拜访圣严法师,法师说“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之,如果山在前面绕左而行,绕左不行退到右不行就要回头”,他鼓励李翰莹到大陆发展。

2005年,李翰莹开始整理台湾的公司,把它缩小。2007年1月,她亲自来到了北京坐镇。实际上,早在2000年,李翰莹的公司就已经在北京投资了。

这是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现场,也有李翰莹团队的身影。这是一个文化新经济的大时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文化新经济”粗浅地解释就是“经济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代工,当我们经济的发展是跟文化能够结合的话,它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有附加价值的经济体系。”

是的,时间是会流逝,容颜会老去,可是“基因”会一直在。李翰莹说,“当我们把事业不断传承下去,很多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妈妈们就能够去体会这些文物、诗歌、礼教后面所带的那些因子。其实一句话就可以陪你走一辈子,整个我们的家传体系就是推动着‘家训 家学 家传 家风 家业’,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文化最美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