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监管应在创新之后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引发全球各个行业几乎是颠覆性变革,这其中被颠覆最大的是金融业特别是传统银行。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全球技术变革的方向趋势是去中心化。而金融从诞生起,无论是货币,还是信贷;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无论是支付结算,还是投资理财;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等等,一个特点就是中心化或称中介化的产物。特别是商业银行,我们一般称其为间接融资机构。间接的、中心化的、中介化的模式的特点是效率极低,环节极多,成本极高。

俗话说,物极必反。这种中心化、中介化的东西,依靠自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简化环节的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外部技术进步引发的颠覆性变革,传统金融无论如何都难以抵挡住。

比特币的底层基础技术的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重磅武器。通过一个技术上的点对点模式,使得社会所有经济体交易可以直接一对一进行,把所有中间环节全部剥离了。从金融上来说,由于每个个体点对点交易记录在每一个个人区块里都有储存,所有交易记录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人眼睛都盯着所有交易,并可以证明佐证,这是最有力的监督,也是保证信用的有力基础。

区块链技术或可以颠覆一切,重构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从金融上来看,区块链技术不仅仅颠覆的是传统金融,而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些中心化的新金融都可能成为“传统”,也在被颠覆之列。目前,大数据征信体系也将被冲击。这就是去中心化核心技术的区块链的威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块链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欧美日已经进入某些领域进行实际应用了。但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深度研发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观点认为,要提前对科技金融进行监管。

从中国的情况看,或是被前几年互联网金融主要是P2P网贷平台风险吓怕了。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感觉。笔者认为,绝对不能对科技金融过早监管,否则将大大影响科技金融的创新步伐。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2017年4月下旬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货币与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上演讲时说,金融科技的监管不应该跑在创新的前头,过早进行监管会抑制创新,可能会阻碍科技被采纳。他指出,只有当新科技展现出来的风险达到一定的水平后,金管局才会实施监管,而监管的力度要和风险程度成比例。监管当局需要深度理解新兴科技以及它们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不应惧怕和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必须对区块链技术、金融智能等有一个深度了解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监管,否则驴头不对马嘴,就会扼杀创新,阻碍科技金融发展。

孟文能举例说,金管局原本不理解云科技(cloud technologies)的风险和好处,直到当局和云服务业者直接合作。这类的合作帮助金管局制定云计算的指导原则,并促进业界采纳指导原则。另外,金管局也和业者直接参与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试验,测试这项科技如何应用在银行间付款服务。

孟文能指出,监管当局在允许试验来推动金融科技的同时,也要限制对消费者和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便可让业者在制定范围内测试新点子。

监管当局可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来监管和监督金融机构。监管科技(RegTech)就是一种,其中包括认知运算(cognitive computing)与行为计算(behavioural algorithms),前者可用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后者可用来察觉可疑的交易和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

笔者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给金融创新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给予足够的试错机会与风险充分全面完整的暴露期;也给监管者留出观察新金融、了解与认清科技金融问题与风险的时间与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