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末路的象征:粗制滥造的九八式和三式军刀

昭和13年(1938年),进入战时体制的日本军方一切从简,首先废除了礼服的使用,军人一律穿常服,相应的,日本陆军颁布了军刀改制案,废止了九四式军刀的第二佩环,由于1938年为日本皇纪2598年,因此这一型军刀被称作九八式军刀。

▲九八式军刀

整体上来说,九八式军刀只是九四式军刀的变形。但由于战争扩大,日军对军刀的需求量巨大,使得九八式军刀的质量急剧下滑,总体而言,九八式军刀的质量较九四式军刀相差甚远,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九八式军刀都是所谓“造兵刀”,即陆军兵工厂生产的,与九五式军刀基本相同的机制刀条搭配士官(军官)军刀的外装。

▲九八式军刀和刀带的规范,同时改制的还有天皇的“大元帅陛下御佩刀”

▲九八式军刀中的“造兵刀”,刀身与九五式军刀几乎一样

但是很快,九八式军刀在一系列实战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即为“华而不实”——九八式军刀的原型“阵太刀”原本即是礼仪刀剑,并非实战武器,种种细节都是为了观赏而非实战考虑,九八式军刀自然也是如此。在实际作战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九八式军刀的刀柄易于松动,长时间战斗有损坏的危险。由于传统日本刀的刀柄与刀身仅为一根极细的木制或竹制“目钉”相连接,因此对刀柄与刀茎的贴合度要求极高。只要刀茎与刀柄之间稍有缝隙,木制的刀柄就会在使用中逐渐变形开裂。

▲天皇御赐的九八式军刀,刀镞为纯银,并刻有“御赐”字样

而九八式军刀由于需要大量生产,自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把刀的刀柄都和刀茎严丝合缝,九八式军刀的刀茎较短,刀柄受力不均匀,在实战中的损坏几率也就更大。加上大部分的日本军官并非武士出身,没有自幼修习过剑道,对军刀的运用水准远不如古代的日本武士,更加剧了军刀的损耗程度。因此,日本陆军很快便开始着手准备军刀的换代。由于此时日本已经深陷战争,新军刀自然也应当一切从简,以注重实战为主。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昭和18年(1943年),这种新军刀才正式定型装备部队。由于此时已经接近战争尾声,这款军刀的装备量并不大,加工水平也很是一般,这便是日本陆军装备的最后一种军刀——三式军刀。

▲从上至下依次为两支九八式军刀、三式军刀、九五式军刀和一把非制式军刀,除三式军刀外,其他均为复制品

▲早在昭和16年(1941年),日本媒体就开始报道还在试验中的“新军刀”

与过去的军刀不同,三式军刀的造型主要模仿了德川时期的“天正拵”打刀,外装极简,多以黑色为主体,连金具都为黑漆处理。刀茎进行了延长,且改为双目钉定位,使刀柄和刀茎结合的更加牢固。之前的军刀柄卷多为传统的“诸捻卷”或“平卷”,而三式军刀则较为独特,多采用“一贯卷”,并涂有保护漆。很多人认为三式军刀仅仅是战争末期的简化型军刀,是劣质品。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早期的三式军刀尽管外观并不华美,但仍有一种朴实之美。但随着战局迅速恶化,三式军刀的品质下滑的十分迅速,以至于存世的精品极少。

▲早期的三式军刀,可以看到柄卷与其他军刀明显不同

▲使用“天正拵”的模造刀(模型刀),这是一种注重实战的朴素刀装

▲末期型的三式军刀,金具做了极大简化,去掉了浮雕

事实上,到了这一阶段,不仅是三式军刀,所有的日本军刀都已经是“面目全非”,能简则简。九八式军刀的刀鞘改为了全木制包皮革鞘,刀镡也成了一整块金属切割而成,金具的花纹更是简陋。九五式军刀的改动则堪称“惨烈”,刀柄和刀鞘全都改成了木制。海军的太刀型军刀相比之下稍好一些,但金具也做了简化,刀鞘则改为涂漆鞘。

▲使用皮革包木鞘“略式外装”的九八式军刀

▲九八式军刀“略式外装”的皮革包木鞘,需要注意与保护刀鞘的皮革套区分开

▲铁鞘九八式军刀的皮革保护套

▲使用木制刀柄和刀鞘的最终型九五式军刀

▲后期型的太刀型军刀,相比其他军刀,仍然算得上做工精美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武士刀为日本武士最珍爱之物和精神寄托,可以说,刀即是武士的生命。旧日本帝国为了激励军人“七生报国”,为其侵略扩张“玉碎”,可谓是煞费苦心。但穷兵黩武,最终迎来的仍然是失败的必然结局。而作为整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军刀就像是一名无言的证人,对假托“武士道”之名,对世界人民,更对日本人民犯下的累累战争罪行进行着无声的控诉。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旧日本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全新组建的“自卫队”。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自卫队的礼仪佩刀经历了这一番轮回,最终又换回了西式指挥刀的外形。如今重读这段往事,笔者在此只能希望,装备了新军刀的自卫队“新”日本,不会再次走上旧日本的老路。

▲昭和20年(1945年)2月21日,出击前的“回天(人操鱼雷)”搭载舰“伊-370”潜艇,这是这些“回天”驾驶员们手持军刀留下的最后影像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八重樱,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