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格斗而生!早期短剑到底和匕首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匕首或者刀均发源自工具,因此都无法避免他们天然带有的工具属性。但是剑却与他们截然不同,自其诞生开始,剑便是专门用于战争的近身卫体武器。现代考古发现并未见殷商古剑。最早的铜剑,是1956年-1957年自山西长安张家坡第206号西周古墓中发现的27厘米西周短铜剑。

▲山西长安张家坡第206号西周古墓中发现的27厘米的西周柳叶形匕首短铜剑

但是《礼记·乐记》中却记载有“虎贲之士说剑”一段的记载:“武王克殷反商,………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虎贲之士说剑也。”可见在周代商的战争中已经有装备剑的武士出没了。这里最后一句“虎贲之士说剑也。”在《史记》中也有做“虎贲之士脱剑也”的说法,但是并不影响这篇记录揭示了当时西周高级武士佩剑的情况,而在《史记》中也有武王使用剑击纣王尸体的说法。在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则干脆说明:“轻吕,剑名也。”可见剑在当时只有高位武士才能够佩戴,在极其重要的仪式中甚至要被用来当作礼器。

▲商代晚期异形剑

一般意义上的剑,笔者认为应将属于匕首的短剑区分开。长剑的形制中其长度应超过40厘米,并采用双刃直型的剑身,拥有聚拢成锋锐形状的锋刃。这种可以劈砍也可以刺击的双刃武器方可称之为“剑”。剑这种类型的武器不仅仅出现在我国,同时也广泛的出现于世界各处。但是无论在哪里,剑也都是在第一时间成为那个地方专业战士不二的选择。因此从青铜时代到钢铁时代,从公元前到近代,剑在人类近3000年的历史中始终都是指代“战士”和“英雄”的代名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剑都是武士阶级甚至贵族阶级用于表示自己身份的标志物之一。

这种思潮的普遍存在,是因为剑从诞生开始便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战争中进行杀戮。剑的形制在平时生产生活的工作中没有作用。在青铜时代,铸造双刃金属武器的制造和维护成本不是普通劳作的百姓能够负担的,因此剑具有着武器中天生的独特性。在我国古代,贵族、高级武士和士大夫均有佩剑的习惯,除了前面所说的武王及“虎贲之士”外,《考工记》中甚至有上、中、下士佩戴不同尺寸剑的记载,可见当时佩剑之风的盛行。

同时剑甚至在制造和使用中也都往往带有着神话色彩,如干将和莫邪铸剑的故事便脍炙人口。相传楚王得到了吴国铸剑名匠欧冶子铸造的湛卢剑后,邀请当时最为著名的剑师胡风子为其鉴定。胡风子评价湛卢剑的价值“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二。”另一位剑师薛烛更评价为:“虽倾城量金,珠玉盈河,由不能得此。”传说造湛卢剑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即拉风箱),蛟龙捧炉,天帝装碳,经千锤百炼方得此剑。”

▲春秋晚期饰黑色暗格纹的吴越剑,江苏六合程桥出土

湛卢剑的相关传说中也注入了“去无道,就有道”的善恶思想。《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均记载,欧冶子曾铸造过五柄神兵利器,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吴王阖闾(即公子光)得到过湛卢、胜邪、鱼肠三剑。勇士专诸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后来,吴王阖闾最疼爱的女儿死了,他除了将名剑胜邪作为女儿的陪葬品外,甚至杀戮许多百姓为其陪葬。因此吴王无道,湛卢剑便“行之如水”,自行离去,出现在楚王的卧榻之侧,方有了前面的关于湛卢剑价值的一段叙述。

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中记载:“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在这些传说中其实也是将剑视作人心和道德的归附,故而将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在湖北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铸剑工艺的高超。

▲湖北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剑的最初形制从匕首而来,基本的造型和功能也都与匕首近似。在西周末期和春秋早期,剑将匕首的砍削和刺击能力进一步的强化,开始形成了有脊双刃的造型。此时剑脊与剑茎的分界尚未分明,依然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剑。在春秋末期,剑也有了匕首所没有的一项进步,便是格的产生。格的作用除了使脊与茎有一个明确的分野之外,同时也不让敌人的鲜血流到剑柄上导致握剑的手打滑。因此尽管剑的基本形制参考了匕首,但是在细节上却仍有不同之处。

▲春秋至战国时期青铜剑发展样式

其一,因为青铜材质本身的原因,早期的青铜冶炼尚对青铜原料配比的掌握并不完善,加入高含量锡的青铜合金质坚脆,刚性有余而韧性不足。同时,加入低含量锡的青铜合金质软韧,韧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因此春秋末期的青铜剑为了延长剑身长度,同时保证剑身的坚韧性,因此一般都采用八面型的构造或其他多棱脊的构型。以防止过脆而容易折断或者过软而导致在刺杀时剑身弯折。

▲汉代长剑的横截面形制

这种坚固而厚重的造型不同于匕首简单开锋仅有一条棱脊的造型,它既增强了青铜剑结构强度和韧性的增强,也有效的降低了砍削时对于剑刃的消耗。厚重宽阔的剑身和适中的长度,同时增加了刺击杀伤力和剑身的坚固程度,剑刃采取了部分的内弧度,如越王勾践剑,而并非采用完全的直线构造,可见其在砍削方面也拥有不俗的能力。直到后来,制剑材料采用了更优秀的铁钢之后,剑才逐渐采用六面及四面构造。

▲不同样式的中国古铜剑

其二,剑长度的增加使其在对上戈、矛等主流格斗兵器的时候并不至于落于下风。这点使得剑在春秋时期便开始成为我国士兵的主流装备,在大多数描绘当时战争的绘画中我们都能看到士兵持剑上阵的景象。

▲战国秦国铜长剑

▲秦·铜长剑形制图。

其三,剑并非匕首的简单放大,从春秋末期的青铜剑开始,剑的重心便比之前的短剑更为靠前,在直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于劈斩的功能。尤其是到战国时代末期,从楚国的长剑演变而出的秦国长剑则在战国剑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长达近1米以上的长剑,不仅可以单手使用,也可以双手劈斩。这是匕首完全做不到的。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SUIT。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