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现象级的作品都要靠政府?

前几天播出的第45集,收视峰值破7

创下近10年国内电视剧最高收视纪录

甚至有望超越《还珠格格》

成为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剧集

虽是反腐题材

但不少观众注意到

公检法和纪委在剧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尤其是民警叔叔,都快看不下去了:

不过略有侧重也可以理解

毕竟这剧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立项的

还有网友支招:

公安部门也拍一部《人民的盾牌》嘛

然后公安部“反腐打黑”剧就真来了

取材自四川刘汉大案的《国家行动》

由张译、陈宝国、王志文等实力派主演

已经进入制作后期

有人建议,不如一鼓作气

公检法合拍一部《反贪者联盟》

其实,去年的《湄公河行动》

就是公安部发起,影视公司竞标拍摄

时任禁毒局局长刘跃进担任总顾问

场景拍摄也得到了公安部的支持

政府与影视,早已不是初次联姻

那对于影视作品来说

政府部门的支持,能带来什么?

简而言之,分为三类:

资金支持

例如《唐山大地震》总投资1.2亿

唐山市政府出资6000万,为城市宣传

其中15%是投资

另85%则是直接赞助

《赵氏孤儿》得到的待遇更为优厚

浙江省象山县政府斥资1.2亿

量身打造春秋战国风味的象山影视城二期

助其成功拍摄

(当然,这也为象山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剧组)

人员、设备支持

2013年,两部消防题材影片上映

《逃出生天》与《救火英雄》

分别得到广州和香港消防部门支持

《救火英雄》制片人坦言:

拍摄期间得到非常多的协助

而且消防处不会干涉剧本创作

只会在内容与现实有出入时提出建议

内容指导

其实最重要的未必是人力财力

例如《人民的名义》

资金筹措完全是市场化运作

2000万缺口还是靠导演东挪西借的

重点在于,政府部门的帮助

能够使剧情更贴近现实

更戳中要害

也更容易通过审核

《人民的名义》剧本创作期间

编剧周梅森在最高检的陪同下

到南京浦口监狱

和落马官员、检察院干部开过不少座谈会

至于尺度,制作方则邀请了

中宣部原副部长、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参与剧本研讨会

定下“反腐反到副国级”的大胆设定

不仅如此,“侯局长”陆毅在进组前

还曾到最高检体验生活

拍摄过程中遇到不了解的会议场景

也是导演打电话向在职干部请教

可能你会问,政府部门该做的事情那么多

来支持影视创作干什么?

最高检影视中心、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

设这些机构干什么?

小巴先不直接回答

让我们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军与好莱坞的合作可以追至1911年

至今合作电影超过1000部

不仅有助理国防部长主管的娱乐媒体办公室

各兵种内也有电影联系办公室

例如阿汤哥的《壮志凌云》

得到美国海军五个中队的现役F14战机协助

单架飞机每小时油费就超过7000美元

但在军方支持下都不是问题

至于《黑鹰坠落》

8架直升机及其飞行员+100名士兵

国防部亲自把人和飞机送到摩洛哥

租金总共只要300万美元

(总制作成本9500万)

当然,有投入也会有干预

《巴顿将军》本想展现他毁誉参半的形象

但军方明确表示你敢毁我就不支持了

制片方不得不做出妥协

连《阿甘正传》这种主旋律型电影

都因为展现“60年代美军老实但有点弱智”

被国防部拒绝支持

导演心里想必有些委屈

而且,不仅是五角大楼

还有中情局支持特工题材

国土安全部支持反恐题材

NASA支持太空题材

你说为什么要支持?

宣扬美国价值观、意识形态

展现政府部门正面形象

对美国政府来说至关重要啊

单说《壮志凌云》上映当年

报名入伍美国海军的人数暴增1/3

直接让美军摆脱越战后征兵困难的阴影

甚至连中国空军飞行员中

都有人是因这部影片而走上航空之路

那么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

中国需不需要建设文化软实力?

需不需要通过影视塑造国家形象?

小巴觉得,答案显而易见

让民众更好地了解

一座城市的样貌

一个部门的职能

一个民族的历史

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艺术宣传

前提得是艺术

这是在侮辱民众智商

(小巴相信,真有部队指导

才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些只会惹人厌烦

适得其反

最高检和《人民的名义》开了个好头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是不是政府背景,其实并非关键

那么,你希望哪个部门来牵头

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