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侯亮平”们审案破案快准狠,都有哪些招数?

最近一部《人民的名义》迅速成为2017年众多电视剧的“爆款”,一个月来一直高居收视率榜首,广受好评。随着片子的播出,陆毅饰演的救火反贪局长凭借帅气的外表、正直的品性、准确的判断、睿智的思维再度霸屏,俘获无数大小花痴。

看完《人民的名义》,不仅感叹于片子的尺度、演员的演技和对现实的深入思考,还惊叹于剧作人员对故事真实性的打磨和对破案细节的把控。

片中多次上演侯亮平间接指挥或者直接出马审案,从嫌疑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细节入手,关键时刻加压,成功突破欧阳菁、突破刘新建,从而获得核心证据,最终打虎成功。

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测谎仪器、司法鉴定工具等科技手段的出现,审讯问案的道具越来越多,但假如侯亮平回到古代,在没有监控、没有照片、没有录音等高科技设备帮助的前提下,又怎么审案?

不同于现代司法高度重视客观证据,古代判案则是高度依赖当事人的主观证言和主动供述。古代的侯亮平们像破案,必须得获得证言、供状,这种背景下他们能够如何突破阴险狡猾的犯罪分子?

甭看现在欧美审判搞的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等各种原则都那么“高大上”,其实古代西方司法领域的审判现在看来绝对称得上“雷人”……

西方司法界直至中世纪仍然相当依赖“神判”,审案的主要套路就是“遇事不明问上帝”,由神职人员根据“神”的旨意断案。

比如,抓到一个嫌犯,如果无法判断是不是有罪,很简单,让他摸一块烧红的铁,摸完以后三天,看他的手有没有感染溃烂,没溃烂就无罪释放,不幸溃烂了,说明神已告诉大家这就是罪犯,立马定罪处罚结案,事后神父们还可以堂而皇之对神灵的伟大做一次宣传再推广。

如此审案,结论快速明确,过程当然也绝对的简单粗暴。

相较而言,我国虽然也有一些打屁股、夹手指、老虎凳的大刑伺候的暴力审讯。

但实际上审案人员并非都是心狠手辣的暴力蜀黍,他们很多早早的就学过审案五大法宝,可是善于观察、精于推理的“侯亮平”。

早在西周时朝,我国就有了对犯罪心理学的探究,归纳出了“五听”审案判案的妙招,《周礼?秋官?小司寇》中记载:“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五管齐下,真相现形。

周以后历朝的司法实践基本都沿用“五听”制度,《唐六典》更是明文规定:“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察狱之官(侦察、审判人员)必须先做好五听训练,审判刑事案件也先得用五听之法做个初步判断,然后才能结合证据做进一步判断,最后仍不招供的才会加上大刑伺候。

相信侯亮平即便回到中国古代,身边的同事也绝对可以提供给他一些问讯妙招,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定点突破,将“坏银”们绳之以法。

“五听”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这些方法既是朴素的经验总结,也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尽管并不能做到绝对科学合理,但也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屈打成招和冤假错案,更避免了碰运气,看老天的“罪由天定”。

辞听,即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

不仅听语言语义,还要听说话的快慢起伏,“出言不直则烦”。正所谓理直气壮,心中坦然无愧的人自然道理简洁、言辞雄壮;反之理屈词穷,心中有鬼而惴惴不安的人也就难免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甚至卡壳说不下去。发现言辞供述的虚假或矛盾之处取得突破。

色听,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

不仅看面部颜色,还要观察面部的表情,“颜色不直则赧然”。心中无愧者,面对审讯也不至于紧张无状;而心中有鬼的常常会面红耳赤,古往今来也有过不少审讯过程中因为压力报表甚至惊惧到抽搐发抖的案例。通过观察面部神情的变化,找到蛛丝马迹。

气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吐纳气息。

不仅看呼吸频率,还要看呼吸气息大小和起伏变化,“气息不直则喘”。心中无愧的,面对审讯和问话,一般不至于影响到呼吸表现;心中有鬼者,面对突如其来的问讯,心中紧张难免会呼吸频率加快、起伏变化加大,甚至有人会气喘吁吁。观测其呼吸及心跳脉搏的反常表现(与现代测谎都有一定共通之处)。

耳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

不仅看能不能正常听到问话,还要看是不是听得全面准确,“聆听不直则惑”。心中无愧的自然耳聪,辨音听话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心中有鬼的,面对青天大老爷的咄咄追问,难免只是关注辩白,内心煎熬,听辨不清各种问题。捕捉其听觉的失常表现,进一步找到破绽。

目听,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眸反应。

不仅看敢不敢眼神直视,还要看目光是不是清澈坦然,“眸子不直则眊然”。所谓眼是心之窗,心中无愧的人敢于直视前方,眼眸也自然清澈;心中有鬼的,怕是不敢抬头正视,多数还会眼神闪烁。观察眼神和目光的反应,深挖可疑之处。

“五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被讯问者感官反应而确定嫌犯话语和陈述的真假,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分析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

相比较夏商时期“神判”和西方同期的“上帝审判”,“五听”之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五听”讲究的是能够从“辞、色、气、耳、目”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判断,而不仅仅是根据某一种表现作出判断。

两千多年以来,不乏侯亮平们借助对五听之法的熟练运用,打开嫌犯心锁,实现审讯突破,破获大案要案。

当然五听的方法从现代审判角度来看,过于主观,精确度低,也不完全符合科学审讯审判的理念,少不了也会有冤假错案。同时“五听”对于审讯人员要求非常之高,实施起来远远不像看起来这么简单。

一方面,审讯人员必须得是“侯亮平”式的察言观色高手。

其一,能够有技巧的设置问题、观察变化、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并且能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其二,得擅长分析判断,能够灵活组合五种方法,结合不同表现,运用综合分析,在嫌犯复杂多变甚至充满冲突的神情表现中得出最为准确的结论。

再一方面,“五听”也很是挑剔适用的对象。

针对心理素质正常,经验不太丰富的初犯相对还算有效,但对一些心理素质特别过硬的老手惯犯,或者心理素质特别不过硬没见过世面的胆小百姓,效果就要差强人意了,要么五轮过后没有明显表现,要么情不自禁的表现的极度不正常。

具体来说,五听的实际适用对象有不少限制:

“辞听”若是赶上善于诡辩狡辩或死不开口的人,察狱之官立马压力山大;

“色听”如若赶上了超级心大的主或者一贯红脸的关二哥,那青天大老爷可就心塞了;

“气听”嘛,对内家功夫好、吐纳稳定的脸皮高手,估计肯定没戏,人家都能龟息,还害怕你的高压问案?

至于“耳听、目听”,对于有缺陷的盲聋嫌犯都没处“下嘴”。

?

回到《人民的名义》,审案每每到关键之处,侯亮平总能紧要处加把劲儿,让欧阳菁从高昂头不屑配合到被感化眼中含泪,刘新建从顾左右而言他到满头大汗神色惊慌,很多场景中仍然能够看到侯亮平现代“五听”之法的影子。

五听之法尽管还有不少漏洞,但作为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收集言词证据以判断是非、了解真假的侦讯方法,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值得我们去研究,去琢磨、去学习应用的地方。

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得当,也会大有用武之地。在商业谈判、宴饮会友、求职面试甚至单身狗们相亲等场合下,适当参考,也必将有所收获!

简单来说五听之法的应用,用个数学公式来表达,那就是:恰到好处的刺激+细致全面的观察+综合科学的分析=面具背后的真相。

文章配图来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