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竟跟父母有关......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问:您的孩子爱学习吗?

答:除了学习其它都挺好,就学习不行。

问:您觉得孩子是天生不爱学习吗?

答:他从幼儿园时老师让写字什么的他就不愿写。

。。。。。。

上面是跟一位家长对话内容的节选,孩子从一个柔弱不能抬头的婴儿,然后“三翻六坐七八爬”,谁见过懒惰不肯学走路的宝宝?学龄前儿童,哪一个孩子不具备“十万个为什么”的求学精神?什么叫学习?学习不是狭义的定义:在学校通过学习书本获得知识。一切对世界的探索都叫做学习,而正是因为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不断去学习,到了一定年龄,他会从书本上寻找答案。而我们的孩子又为什么不爱学习了呢?

答案: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我们父母一手培养的!

你很惊讶,但事实的确如此。给大家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想用手去抓饭菜,却一次再一次地被妈妈阻止,妈妈认为这是不对的,不卫生,而且妈妈害怕孩子这样做在人前不礼貌。其实孩子只是想自己尝试,他在用自己的方法把食物放进嘴里。结果孩子上一年级了,还让妈妈喂。

孩子想要学习的时候被父母阻止了,而我们想让孩子学习时,孩子已经被我们打击得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一个孩子坐在妈妈车上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打左转灯。”而妈妈认为开车不能和孩子聊天,就训斥孩子不要和妈妈讲话。而回到家又要孩子写作业,忘记了孩子的问题,孩子从妈妈那里获得的体会是:问问题是不对的。

我们希望孩子爱学习,有不会的问题能多问老师,请教同学,但当孩子问妈妈问题时,面对妈妈这样的反馈,面对不应该问问题的人生体验,当孩子有不会的问题时,孩子会愿意问老师吗?他的潜意识会告诉自己,老师可能会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真笨!”不要去问老师问题,他的人生体验告诉他,问问题是不对的,甚至有可能会被批评的,而这种人生体验主要来自于孩子早期“十万个为什么”阶段。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要求孩子。大家都认为自己爱孩子,所以应该要求孩子。可是,“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高尔基),爱需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表达,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却往往以批评的语气,表达着关心孩子的内容,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你想让孩子把作文写好,不停地指出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让孩子不断改写,甚至重写,这是爱孩子吗?你肯定在说“我是为了让他把作文写好。”其实不是,你只是想满足你自己内心的期待,你脑海里有一篇完美作文的模板,你想从孩子身上看到这个完美模板,只是在通过孩子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要,当看到孩子的作文如自己所愿时,您内心会得到满足感,而孩子却为作文所累,因为,他并不是在为自己写作文,只是在为迎合你的预期。

真爱是信任,是悦纳,是欣赏,只有当孩子被信任,被欣赏,被悦纳的时候,他才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愿意和父母一起面对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才会提升学习成绩乃至整个人生状态。

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存在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

一、爱攀比的父母,孩子不爱学习

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比!同事的孩子考了班里第一名,我的孩子也不能差,于是给孩子施加压力,结果越比,孩子越差。邻居家的孩子报了兴趣班,自己也给孩子报,不管孩子喜欢与否,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我曾见过一个一年级孩子妈妈说“人家学跳舞,唱歌,咱没身材,没长相,咱什么特长都不会,咱就得当学霸。”结果这个孩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可是孩子总是活在父母的意志下,凡事都说“我妈妈说.....,我爸爸说......" ,他失去了自我,可能他的未来会成功,即便成功,可是丢失了自己的成功,能算作成功?

爱攀比的父母,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他的期待,便会数落孩子,打击孩子,比如:“你怎么就是这么笨,怎么人家就能考第一,你就不能?”等诸如此类的话,不断让孩子确认自己秉性天赋的差、差、差!直至摧毁他的自尊,挫败他的自信。结果就是孩子很快放弃努力,因为反正我是不行的。

二、为父母而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

家长还容易把自己未达成的心愿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妈一辈子没能上大学,你要为妈争口气”;“爸爸童年多想学钢琴可惜没条件,你现在可要珍惜机会”。往往这样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很简单,谁会为了别人的理想而付出努力呢?咱们的孩子当中有多少孩子是在为爸爸妈妈学习?而又把学习当做一个任务在给父母或老师完成?抱有这样的心态,孩子怎么可能学习好?

当然对有的孩子来说,这些压力有可能会变成动力,孩子学习会很努力,可是一旦完成这个期待之后,孩子会怎样呢?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指引下一路很成功,他们一面享受着这种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一边又对父母滋生恨意。我看过一位妈妈的自述“孩子一直是乖孩子,突然到了高二就是要缀学…………”还有一个独生女,在父母的精心陪伴下,从幼儿园一直优秀到大学,她不仅成绩好,还是校艺术团主演、校运动队健将、校学生会干部。大三时当选全校十大模范生,大红榜贴在校园最显眼处,人人赞她前途无量。传闻学校领导已经内定她留校任教了。可当父母告之表哥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后她又开始新的奋斗,八十年代要出国留学是非常难的,女孩其实天分一般,只是努力过人,因为时间紧,她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大四时突然精神失常,治愈后因药物副作用变得肥胖且迟钝,毕业后分配到一所普通中学,最终跳楼而亡。

孩子是因你而来的,不是为你而来的,他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生来就肩负有自己的社会使命,他是属于全社会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当实现父母期待的工具,而是把生命的权利交给孩子,从而孩子产生了责任,开启了他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要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一定要关注孩子飞得累不累。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是欲望,关注孩子飞得累不累是爱。爱产生由内而外的力量而充满勇气,欲望产生由外而内的努力而充满压力,勇气让人越来越有自信和价值,压力让人越来越心急和焦虑,用外在的成功来掩盖自己内心的阴霾。

三、被包办的孩子不爱学习

有钱、有闲的父母,特别是全职妈妈,喜欢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好像她不这样做,就是不爱孩子。比如指导写作业;为孩子整理书包;孩子忘记带课本,妈妈打的士送到学校;请家教、报补习班、选专业,一切由父母代劳。至于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你只要安心学习,别的一切都不要管”;在学校跟小朋友有点小纠纷,爸妈出面解决,诸如此类。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包括成功和失败。可是父母“怕”,怕孩子失败,怕孩子不优秀,怕孩子不能独立,这个“怕”是包办孩子的罪魁祸首,父母内心为什么会“怕”——其实不是爱孩子,是自己没有安全感,他们想通过孩子努力的结果来满足自己内心不再恐惧和拥有安全感的心理需求。父母所有为孩子做的,表面是为了孩子,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父母是自私的,自私,怎么会是爱呢?此类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是缺乏独立性,缺乏责任心的。没有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孩子怎么可能爱学习?这样的孩子不仅不对自己负责,今后也没有办法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分析任何一个啃老族的童年,都能找到一个包办的父母。然而独立自主本是人类的天性,任何孩子在学习爬和走的时候,都是在努力地离开父母,寻求独立。被包办的孩子,因为被剥夺这个天性,外在依赖父母的同时,内在却又产生对父母的怨恨。无数父母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对孩子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感恩?这好象我们期待关在笼中的鸟儿感恩我们为它们喂食一样,

其实鸟儿只希望能够在天空自由翱翔。

延伸一下问题,我们来想想为何有些父母会这样?

首先,他们曾经是那个被指责被批判的孩子,他们将自己童年的经历沿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心理学上,这叫投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的不满意会投射到他人身上,最安全的投射对象就是孩子。准确的说,我们很多家长并不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在管教自己的孩子,这种管教大多是沿袭了父母自己童年时受管教的经历,我们只是复制了自己童年的经历粘贴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家长如不能开始自我修复,改变成长,则会一代又一代传递着不良的家庭模式。

爱攀比的家长是因为他们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他们只有用比别人强来掩饰内心的脆弱,他们是不自信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式爱他们,我们给不出我们没有的东西。如要解放孩子,首先父母要自我解放。

作为父母,你要思考,你和你的父母的关系是不是温暖,信任,亲密的?如果不是,那么你和你的孩子的关系可能做不到温暖,信任和亲密。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去看看你渐渐老去的父母,走进他们,感受我们和他们的关系,然后通过自我修行和改变,先去化解这段关系,让自己和自己的父母亲密温暖起来,我相信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问题会由此迎刃而解。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HLI7AjTyKJrf5tOqu3D1Sw

[2] 家长学习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