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鏖战大凌河:最后一支明军精锐的血泪苦战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正月,孙承宗便东出巡关,准备重新整备关外防务。他经过崇祯批准,准备先修起大凌河城(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以连接松山、杏山、锦州等城。于是明总兵祖大寿、何可刚等率领十余名副将正式前往动工重建。皇太极知道后认为,“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郭,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同时他认为明帝国的“精锐皆在此城,他处无所有”。于是七月二十日,皇太极率领完成武备系统完整化的八旗部队从沈阳出发,八月一日,蒙古部落领兵来会驻扎在旧辽河,摆酒宴接风。

八旗自此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阿济格、岳拖率兵两万经过义州,驻扎在锦州和大凌河之间;一路由皇太极亲自率领走白土杨,趋广宁大道。两支后金军约定八月六日会于大凌河城。

当时由于七月中旬才开始重建工作,加上辽东巡抚丘禾嘉擅自做主同时修复右屯城,分散了人力物力,结果大凌河城仅仅修复了一半便仓促应战。城中原有官兵一万六千零二人,后派出买战马和守宁远一共是二千二百人,所以此时城中战兵共有一万三千八百零二人,夫役商贾约一万多人。

六日夜,八旗两路兵马会合于大凌河城下。此时的皇太极虽然已经拥有完整武备系统,但对于攻城依旧信心不足,“汗谕诸贝勒、大臣曰:我若攻城则士卒受伤,不若环城掘壕筑墙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即战之。外援若至,我即迎击”。于是八旗开始了围城,“讨议以定,城之四面尽掘壕沟。壕沟周长三十里,城与壕之间有三里。壕深一丈,广一丈,壕外砌墙,高一丈,墙上有垛口。于墙内伍长外掘壕,其广五尺,深七尺五寸,覆以黎秸,揜土其上,于周围尽扎营。营外亦掘壕,深五尺,广有五尺。防守既固,困于城内之人不能出,城外之人不能入。”同时,后金军以部分蒙古部队则作为后备队,“掘壕时,未令科尔沁、阿鲁尔两部人参与”,这两支蒙古骑兵被安排利用其本身机动性封锁明军的交通线。

期间,城中明军发觉了皇太极想困死大凌河的意图,曾试图破坏八旗的土木作业,“汗出阅掘壕,坐城南山岗。见近百骑兵出城,近我樵采人而来”。于是皇太极命令巴喇牙(此时已改名为护军)前往阻击,“汗命护军往击之,生擒明都司王延祚。”之后为了保护作业部队,皇太极下令,“是日,命每牛录遣护军一名。”

皇太极还命令佟养性率领八旗汉军将火炮布置在通往锦州的道路上,以阻击明军来援。面对八旗如此严密的防守,明军也惊叹,“逆奴围凌,连挖四壕,湾曲难行,器备全全,计最狡矣!故虽善战如祖大寿,无怪其不能透其围”。

八月十六日,锦州派兵二千来援。二十六日,明将丘禾嘉、吴襄、宋伟合兵六千开往大凌河。他们在长山(大凌河城东南)与八旗接触,败回。九月十六日,皇太极决定亲自出击锦州,断绝其对大凌河的支援,“卯时,出营向锦州进发”。皇太极先下令一部后金军佯攻,以诱敌出击,自己则埋伏在小凌河岸边,“命在阿济格台吉军中之图鲁什,劳萨率兵百人往诱锦州兵,时明军七千出城逐我军,至小凌河岸汗埋伏处。”

见到明军中计,皇太极亲自带领巴牙喇(护军)冲锋,“时汗擐甲毕,未及繋盔。甫盔,仅以护军两百人,遂击败之”。然后八旗乘机进军,“追杀至锦州城,逼明兵堕入壕沟内”。在这场战斗中,巴牙喇(护军)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忠诚与勇悍,“是役也,额尔克楚虎尔(蒙古语:天涯的勇士,勇敢的将军——是皇太极赐予其弟弟多铎的称号)与敌交锋处坠马,其马逸入敌阵,时其部下有护军扎富塔者,见贝勒坠马,遂以其马乘之”。

▲俄罗斯人所绘制的八旗军形象

此战之后,皇太极设计引诱祖大寿出战,“上率营内厮卒执旗帜向锦州驰骋扬尘,伪为锦州援兵至。”自己则率领巴牙喇(护军)埋伏起来,“上率护军伏于山内城中,见之祖大寿等遂率兵出城至西南”。祖大寿中伏后,匆忙退回城内,皇太极下令将抓到的俘虏全部屠杀,“上命斩之。自是大寿等闭城不敢复出”。

被团团围困的大凌河城内一片愁云惨淡之象,城中粮草将尽,“城中谷穗半堆,以汉斛约计不过百石”。更重要的是,明军骑兵的战马已经消耗一空,“原马七千倒毙殆尽,堪乘者止七十匹”。城中军民“夫役死者过半,其存者不过以马肉为食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明军还是“有以食弓弦,尚且固守者”,期待着朝廷的援兵。

九月二十四日,明军援兵终于到来。监军张春会同吴襄、宋伟等战将百余员率领八万步骑,度过小凌河列车营与八旗对峙。

二十七日,明军拔营向大凌河城推进,在距离城池十五里的长山与八旗交战。皇太极准备在明军战车到位前冲垮对手,“汗虑若候战车兵至,势必迟误。于是,率两翼骑兵列阵,呐喊冲击。”不过这次明军非常精锐,“明兵竟巍然不动,齐发枪炮,声震天地。铅子如雹,矢如雨霞”。后金军连攻之下才突入明军阵营,“左翼兵因避炮矢,未从汎地冲入,亦踵右翼兵而进”。然而这支被被皇太极评价为最后精锐的明军,在被八旗“破营”之后依然死战,“其余少半之敌,复聚列阵。”

于是皇太极下令后金军的火炮营行动,“上命佟养性部屯于敌营东,发大炮火箭毁其营”。被逼无奈的明军只能火攻,“时有黑云起,且风向我军,明兵趁风纵火,火燃甚炽,将逼我阵”。但是运气又站在了后金军一边,“天忽雨,反风向西,火灭,明军反被火燎”。战至此时,其实战局基本已定,但是明军依旧苦苦坚持。最后皇太极投入包括巴牙喇(护军)在内的全军精锐,“汗观战情,不可收兵,遂亲临阵,发矢斩杀。刚收兵,即命列行营兵车盾于前,护军、蒙古兵及厮卒列于后。于是,营兵推战车近敌,纵马兵发矢冲击”,最终击败了苦战力竭的明军。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暗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