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21世纪的M2勃朗宁机枪

M2勃朗宁机枪(M2 Machine Gun)俗称0.50重机枪,是由 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大口径重机枪,发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径弹药,常见用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及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主要用途用途是攻击轻装甲目标,集结有生目标和低空防空。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到21世纪。

M2大口径机枪采用大口径.50 BMG弹药有火力强、弹道平稳、极远射程的优点,射速每分钟450至550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航空用版本为每分钟600至1200发)及后坐作用系统令其在全自动发射时十分稳定,命中率亦较高,但低射速也令M2的支持火力降低。

该枪发射12.7×99mm口径枪弹,包括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弹、曳光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脱壳穿甲弹、硬心穿甲弹、训练弹等。

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发射M2普通弹时的最大射程可达2500米(1.9英里),装在M3三脚架亦有1800米(1.2英里)的有效射程。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净重38公斤(84磅),其M3三脚架时全重20公斤(44磅),V字扳机装在机匣尾部并附有两个握把,射手可通过闭锁或开放枪机来调节全自动或半自动发射。M2用途广泛,为了对应不同配备,它更可在短时间内改为机匣右方供弹而无须专用工具。

勃朗宁M2自1920年代起装备美军的飞机,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与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

勃朗宁M2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今,并经历了二战、韩战、越战、海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可说是极为成功的重机枪设计,亦是美军轻武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种,直到21世纪在各国服役皆有很好的评价。

除了增加了快拆枪管以外,勃朗宁M2的原始设计几乎没做太大更动并具有多种衍生型。瑞典、英国、澳洲、韩国及日本获FN公司合法授权生产M2。

M2经常被用作飞机上的遥控式固定武器或空用机枪,又名AN/M2(.30及 .50口径名称相同),遥控式的M2以电子或线传扳机击发。飞机上的M2采用较轻型的枪管、以飞行时的吸风达至散热效果。


二次大战至韩战时的美国战斗机(例如:P-51野马,F6F地狱猫和F-86军刀)的空战武器皆为4挺至8挺(通常是6挺)AN/M2重机枪,韩战期间F-86使用的M2重机枪面对机身以钢板蒙皮的MiG-15已经开始力不从心,遂逐渐将空战武器的位置让位给机炮,除了战斗机,美国轰炸机(例如:B-17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皆以AN/M2重机枪作为机枪手操作的防卫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