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清腰刀鞘鞘头有方有圆?

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读者都很好奇,为啥很多明清腰刀的鞘的鞘头是方形的,而有些腰刀的鞘头却又是圆形的。为了解答这个疑惑,笔者搜索了很多关键词,但是在网上找不到任何的相关资料。笔者也问了不少玩古董刀的人和相关的业内人士,但是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笔者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

笔者最早接触方鞘腰刀是听了明世宗所做的那首著名的诗: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皇太极御用雁翎腰刀

笔者就对雁翎刀起了很大的兴趣,到底雁翎刀长啥样?所以搜索雁翎刀,首先找到的就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那把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雁翎腰刀。当时除了觉得看起来很好看以外,就疑惑为什么刀鞘是方的?而笔者印象中的类似形制的腰刀都是圆鞘的。

▲圆鞘腰刀

然后就发现清代雁翎刀有大量都是方鞘的,甚至有朋友认为方鞘的就是清代的雁翎刀,圆鞘的就是明代的雁翎刀。为此还和笔者辩论了很久。对方的理由就是清代的紫光阁功臣像中那些满清的大臣们所佩戴的大都是方鞘雁翎刀。

▲紫光阁功臣像

但是笔者在翻遍了紫光阁功臣像,却发现其中也有佩戴圆鞘腰刀的满清大臣。这说明其实清代的雁翎刀,也并不都是方鞘的,也一样有圆鞘的雁翎刀。比如在平定大小金川时的功臣——“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

▲舒景安像

而且也不止“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中是圆鞘雁翎刀,也有其他的画像中佩戴着圆鞘雁翎刀。并且明代一样有方鞘的雁翎刀,早在明代早期就有出现方鞘的雁翎腰刀。

▲明早期包银鎏金铁装雁翎腰刀

明代也不是只有方鞘头的雁翎腰刀,在明代也同样着圆鞘头的雁翎腰刀,比如下图这把明代的锦衣卫殿前卫士腰刀就是圆鞘头的雁翎腰刀样式。

▲锦衣卫殿前卫士腰刀

这就足以说明方鞘和圆鞘并不是区分明清雁翎腰刀的方式。事实上,清代的雁翎腰刀基本都是沿用明制,自身并没有什么创新,无论方鞘也好还是圆鞘也好,弯柄也好还是直柄也好,方柄也好还是圆柄也好,一道血槽也好,两道血槽也好,清代的各种样式的雁翎腰刀几乎都能在明代找到相似的形制。然后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方鞘腰刀不止鞘头是方的,连刀柄都是方的,有着明显的棱角。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皇宫御制乾隆皇帝大阅佩刀天字一号“炼精”佩刀。

▲天字一号“炼精”佩刀

这种方柄腰刀在清代很常见,并不是只有这么一把天字一号“炼精”佩刀的刀柄是这样方方正正的。在清代紫光阁功臣像中那些满清大臣所佩戴的方鞘雁翎腰刀都可以看出刀柄有着明显的棱角,而圆鞘的依稀能看出柄没有那么明显的棱角。刀柄剖面做成方形有着明显的棱角,这样的刀明显会握着硌手。如果用力挥舞甚至可能把手掌磨出水泡,虽然能看到的无论绘画还是实物,柄上都有缠绳,但是方形柄即便缠绳一样会觉得硌手。笔者也有这种方柄的刀,即便做了倒角处理,并且缠绳,挥舞时依然会觉得硌手。明代也有这种方柄的腰刀,但从刀装所看,都是明显的普通士卒所用腰刀。

▲明代方柄腰刀

方柄在制作上显然要比圆柄少一道工序,在过去没有砂带机,甚至连砂纸都没有的时候,做成圆柄显然要耗费工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木条切成方块贴上去显然更简单,至于下面普通士卒手硌得疼不疼也不重要,不行他们可以自己慢慢打磨,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存世的这些清代方柄刀大多装饰豪华,雕刻精美还嵌宝,显然是不差那个把柄做圆的工序。这就十分让人费解了,那些满清的王公大臣们不嫌硌手吗?

▲乾隆御用浮雕金龙皇帝大阅佩刀

想到这里笔者不禁脑洞大开,莫非这些方鞘的刀在清代只是仪仗用的礼仪刀?但是在查找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即便是同样的乾隆皇帝大阅佩刀中依然也有方鞘,但是柄的剖面是相对较圆的柄。比如2002年4月曾在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过,时隔三年后又在200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公司再次拍卖的乾隆御用浮雕金龙皇帝大阅佩刀。可以从图上看到,这把乾隆御用浮雕金龙皇帝大阅佩刀的刀柄还是比较圆润,没有明显的棱角的。这把刀也是方型鞘头的。不止于此,还有乾隆的御制地字一号太阿佩刀是圆柄圆型鞘头。

▲乾隆御制地字一号太阿佩刀

如果说皇帝各种风格的都可以搞一把,那么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在清代的《皇朝礼器图式》中,皇帝大阅佩刀、皇帝随侍佩刀、贝勒至八分公佩刀、皇帝大驾卤簿仪刀、职官佩刀,甚至于兵丁佩刀都是方型刀鞘头。但是亲王郡王佩刀、藤牌营扁刀、健锐营云梯刀却都是圆型刀鞘头。就让笔者十分的困惑了,搞不明白满清的人都是怎么想的啊,一切都是谜团啊!笔者恨不得想穿越过去揪住乾隆的领子问他,为毛他御制的这些刀形制都不统一?!存世的兵丁佩刀后期也方型刀鞘头和圆型刀鞘头都有,根本找不出什么规律可循。

不过想来也是,如果有明显的规律也不会搜不到任何答案,没有人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了。于是笔者从另一个方向试图寻找答案,那就是这种方型刀鞘头的起源又是从何时出现的。可以肯定的是在明代早期就有这种方型雁翎腰刀鞘头的形制了。但是元代弯刀并没有这种方型刀鞘头形制的刀装。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代刘贯道所绘的《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代刘贯道所绘的《元世祖出猎图》来看,可以看到虽然明代雁翎刀明显受到元代弯刀的影响,但是元代弯刀并不是方型刀鞘头的样式。那么这种方型刀鞘头的刀装形制是从哪来的呢?笔者本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笔者发现了明代的雁翅刀。

▲明代晚期雁翅刀

雁翅刀的刀鞘也是方型刀鞘头的刀装,而这些雁翅刀已经是明代晚期的形制,刀头比较锐利,加强了刺击的功能。但是明代中早期的雁翅刀的刀头相对要更平一些。

▲明中期错银八宝卷草纹饰装雁翅腰刀

这种相对更平一些的雁翅腰刀的刀头显然配平头的鞘是很合适的。而雁翅腰刀的形制又是直接传承于宋代的手刀。

▲宋代手刀

这种相对刀头比较平的砍刀样式在宋代是比较流行的,甚至于完全平头的宋代砍刀也不少见。

▲出土的南宋环首刀

这种平头刀的刀鞘显然做成方型刀鞘头的样式是最合理不过的。方型刀鞘头比圆型刀鞘头显然也好做,也不影响装下雁翎腰刀的刀头样式。方型刀鞘头的刀装也是铸造而成,模具不用也浪费,所以笔者猜想或许是工匠为了省事继续沿用了雁翅刀的刀鞘制作方法,于是就出现了方型刀鞘头的雁翎刀样式。然后清代也沿用了明代的方型刀鞘头刀装样式,甚至囫囵吞枣的沿用了明代大多兵丁所用的方形刀柄。所以明清两代都变成了方型刀装和圆型刀装并用的情况。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