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南明灭,此人宁死不降面对数万清兵举家自焚

引言

康熙三年二月北京城南:

茶馆小二:“呦!张大老爷来了,您里边请。还是老三样儿?”

张老爷向店小二微微点了两下脑袋,他便提着鸟笼走到店内靠着炉火那一桌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店小二端着托盘过来,把茶水、栗子、瓜子摆在了张老爷的桌子上,顺便逗一下笼子的鹦鹉说“给小的叫一句,小的给你拿好吃的”。

茶馆小二见鹦鹉和张大老爷都没理他,便自觉的去招呼其他客人,而此时的张大老爷正被隔壁一桌三个人的谈话吸引着。

“估计这回反贼李来亨是完了,穆里玛大将军在湖北连传捷报,你俩信不信,到不了今年端午,夔(kui)东那边的反清逆贼就能全收了。”说话的男人冲同桌的两个人示意的一扬头,等待着被肯定。

这时张老爷禁不住插道:“唉!要我说,大明的气数在闯贼进京城的时侯就没了,那群农民无非依仗着茅麓山天险。”

张老爷把左手挡在嘴边对着隔壁桌说:“悄悄告诉你们,前些天,里面的人都和我透露了,如今大清的十万八旗军已经把茅麓山团团围住,只要上面儿一道圣旨,大清八旗铁军万炮齐发,茅麓山马上就能夷为平……”

(图)日本长崎风俗画中大明遗民与清朝商人之间的一次见面

与明清无关

上述笔者依据《李朝实录》、《人海记》进行杜撰,简单还原康熙三年(1664年)北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

1664年距离大明亡国整二十年,二十年也正好是一代人的更新,过去的顺治年已是康熙三年。但北京城没变,在北京外城生活的市民们只感觉换了一个国号。

前明时期喜欢吃炸酱面的侃爷们不会因为李自成、爱新觉罗来了就不吃杂酱面了。尽忠报国那是读书人做的事儿,国家大事对侃爷来说更是调侃时的料儿,其过程中带点吹牛是难免的,有料儿若不添油加醋怎对得起这帝都百姓的油嘴子。

而帝都人民只是全国人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代表而已。

国人很健忘,康熙三年,全国的汉人们已经习惯了金钱鼠尾辫配西瓜帽。

弹指二十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哪个还记金戈铁马,烽火扬州城?

康熙三年,读书人早把前明当成过去的一段历史,小市民们把夔东抗清的事当成茶余饭后调侃的料儿。

而在重庆和湖北山区间的这一干农民还在固执着,他们是匹夫不假,却已在丛林山区中坚持抗清二十年,他们说这份坚持与明清无关,而是民族大义。

(图)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还是永历年

康熙三年,不对!这里还是永历十八年。南明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勒死已过一年有半,受封于永历朝廷的临国公李来亨仍在茅麓山区坚持抗清。

李来亨本不是一个风云人物,闯王李自成死后,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同郝摇旗、刘体纯等农民军将领一同归顺南明。

如今,南明虽没了,民族脊梁不能断。二十年的抗清之路坚持下来,曾和李将军并肩的人相继降清或战死。是最后一只疏明发、着明服、举明旗的队伍在李来亨的率领下誓死不降。

这年年初,清廷定采用四川总督李国英(大明降将)的建议,命满洲八旗劲旅联合川陕楚三省共计十万联军向茅麓山展开清剿。

满洲靖西将军穆里玛率八旗兵先行到达茅麓山区。

茅麓山地势险峻,山林密布,阳光被重岩遮住,由远望去,山下黑压压一片。穆里玛乃鳌拜的亲弟弟,多年前在南昌城大败金声桓,名声大噪。

此次,重兵围剿明军,穆里玛自以为兵精将勇,为领全功便贸然下令向李来亨所在山寨发起进攻。幽幽山谷,一时鸟声惊作,清军在黑色山影下前呼后拥的向山顶奔来。

明军严阵以待,在通往山寨的各个重要关口设好埋伏,李来亨一声令下,众炮齐发,圆木滚石纷纷砸向清军,山谷一时间哀号遍野,清兵坠崖落涧无数,伤亡惨重。

是役,穆里玛的儿子苏尔马、镶红旗副都统贺布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清爵名,相当于“轻车都尉”)桑图均命丧黄泉。

穆里玛追悔莫及,本想带着儿子在战场历练一下,日后好方便提拔,不成想茅麓山如此难攻,白发送黑发。

首战失利后,清军不敢再轻易发动攻势,只等四川总督李国英、提督郑蛟麟领兵进抵茅麓山下。

茅麓山突围

李国英达到茅麓山后,先同穆里玛、图海等人认真观察茅麓山的地形特点,“见逆寨高险异常,周围一百五十余里”,强攻难以取胜。同时,山区土壤贫瘠、食物难以自给自足,遂决定对明军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无耻的清军征调附近各省民夫近百万,用于运送军粮、构筑无数木城堡垒,木城外挖宽和深都为八尺(2.5米)的濠沟,濠沟外埋设一道宽五尺(1.6米)的排桩。

茅麓山下夜以继日的劳作造成大量民夫死伤,甚至在大冶县发生民夫哗变,起义的民夫又被清军残酷镇压。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这血汗筑成的包围圈切断了明军与外界的联系。

四个月过后,明军贮积的粮草已然所剩不多,求战又不得,李来亨被迫选择率部突围。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六月十五日深夜,李将军决定亲率五千精兵主攻突围,其余明军分三路旁攻,牵制清兵赴援。

明军抵至清兵防线,沟壕和排桩给突围造成巨大的障碍,而明军已经没有退路,背水一战。清军在木城上万箭齐发、城下炮兵阵地也向着我明军宣泄开来,炮矢如雨下。

明军前队将士一面举起盾牌,一面抬着云梯过沟壕。沟壕刚过,后面士兵手持钩镰大斧砍断木桩,冲出的明军再攻清军木城堡垒,一路杀声齐振,前赴后继。可惜在清兵严密的防御之下,明军死伤惨重,突围未能成功。

闰六月初九日夜,李来亨再次率领数千名士卒向清军阵地发起猛攻,明军毕其功于一役,全军上下莫不奋臂争呼。

那些曾被明朝士大夫骂成误国匹夫的农民,今夜他们个个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拼死力战,连破五阵。无奈由于双方兵力太过悬殊,还是被清军击退。

青山埋忠骨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八月初四日,寨内粮食全部吃完了,军心不稳,出现少数官兵私自逃出向清军投降。

李将军知道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便遣散了部将。他誓死不会投降清廷,即便尸首也不能让清军拿去做文章。

将军命亲信放火烧毁房屋,随后与其妻、儿子、亲信一同投火而死。房屋的火烧了有十丈高,久久不灭……

四月初清明节放了三天假,而有些人却还没休息。

田间地头的农民在忙着耕种,工地上的农民工在搅拌着混凝土。

他们没有读书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他们也没有城市里小市民的安逸雅致。

他们只有着中国人中最固执的性格。

三百五十三年前,正是固执的农民军坚持抗清于茅麓山头。

你一眼就能看到的民族脊梁在哪儿?

是农民身上固执的朴实,固执的坚持!

三天假期,陵园里缅怀着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们。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无数无名英雄的背后,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农民。

中国农民万岁!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佟佳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