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需要“被看见”还是“被赞美”?

【手记】:妈妈的那一句“闭上嘴”

老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把这辈子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

从小我就特别不爱听这句话,但也从未反驳过。

等我长大后,老妈真的成了“老”妈。在一次过马路的时候,面对滚滚车流,妈妈抓住我的手,顿时,我感觉到半个胳膊都僵硬了。

我知道,我需要跟妈妈有一个长谈。

于是,当天晚上,像往常一样,我坐沙发这头,妈妈坐沙发那头,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着电视上的狗血剧。

“妈,今天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过马路的时候,您牵起我的手,我竟然觉得特别不自然。”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嗯,咱家没有身体接触的习惯。而且在咱县城,没有那么多车……”

“有时候,看到有的孩子像树袋熊一样扒在父母身上,我特别羡慕,我跟父母之间,没有过这样的亲密。”

“我把这辈子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可是那时候在农村,家里人口多,我要教书,要下地,要照顾一家老小……”

“是的,我知道妈妈是最疼爱我们的,也知道您生活得特别不易,所以我们从来没说过什么。”

沉默过后,妈用很小的声音说“我以为,我把这辈子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你说说吧,让妈妈这把岁数了,也明白明白。”

“我就知道我妈是个了不起的妈。”我朝老妈那边挪了挪,隔着毯子抚摸着老妈的膝盖,这是我能主动跟老妈接触的最近距离了。

“妈您知道从小我最恨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什么?”

“就是‘闭上嘴’,印象中每次我跟妈妈哭诉的时候,您上来就是‘闭上嘴’。”

“嗯,我就烦孩子哭,总觉得哭什么哭,有事说事。”

“可是妈妈您知道吗?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在您面前,不允许哭就是不允许表达情绪,当然您也没有耐心听我们倾诉。”

“哪里有那个时间啊,我要教书、批改作业,地里有农活,家里还养了猪和牛,都是我一个人…”

“当然,当然,妈我不是怪您什么,咱们就是边聊天边说自己的感受。”

“嗯,我一直以供你们上了大学为骄傲,后来我知道我的教育出问题了,可是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嘿嘿,我们一起来分析呗,您看哈,您刚刚说家里活儿多,其实意思就是要求孩子的理解,对吧?当然现在我是理解的,可是,30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您让一个几岁的孩子来理解您,有点难。”

“可是,你从来都没跟我说过。”

“不是不跟您说,而是不知道怎么跟您说,您一句‘闭上嘴’,甚至一个凌厉的眼神,我们就已经吓得不行了。妈您有没有觉得,我和姐姐从小就很少向妈妈提什么要求,或者是做什么辩解。”

“你们从小就很乖巧。”

“恩,其实乖巧的背后,有时候是压抑,是跟妈妈的沟通渠道被堵死了。就是因为您太忙了,所以您无暇听我们跟您分享快乐,当然更不愿意分担苦恼了,因为我们的苦恼都是给您找麻烦,很多时候您干脆就很武断地去截断这个麻烦。”

“而且,您很信奉‘严师出高徒’,我拿着99分的成绩进家门,您永远都在问‘班上有多少考100分的’?”

妈苦笑了一下:我是怕你们骄傲。

“嗯,妈您记得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所有科目都考了100分,您和爸爸骄傲之极,夸我聪明。”

“记得记得,可是后来,你再也没考过那么好了。”

“嗯,后来,每次考试我都怕,特别怕考不到100,怕被认为不聪明,是个笨孩子,结果,越怕越考不好。”

(图片来自网络)

“看见”和“赞美”同样需要技巧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跟孩子总是在两个频道上,自己付出了全部,但是孩子却“不领情”,这是因为,妈妈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和“被赞美”,而“看见”和“赞美”都是需要“技巧”的。

上文中的妈妈一句“闭上嘴”,简单粗暴有效地截断了孩子倾诉的途径,给“我”的感受是“妈妈是忽视我的,我不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是没有价值的”。这种自卑和价值感的丧失会伴随孩子一生,后果很严重!

“看见”不仅仅是用眼睛,更要用心。用眼睛看见的是行为,用心看见的是情绪。正确的“看见”是这样的:我看见你在流眼泪(行为),你看起来很难过(情绪)。这样孩子内心体会到的是“妈妈是关注我的,是可以依赖的,我是值得被爱的。”这种被爱的感觉,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是他终生的财富。

“赞美”与“看见”一样重要,适当的赞美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勇于克服困难,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

“你真棒”、“你真聪明”是评价,不是赞美。

(图片来自网络)

正确的赞美分两步走

正确的赞美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描述事实;第二步,赞美行为。

比如:

——妈妈我考了80分。

——宝贝你考了80分(描述事实),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孩子说出行为)

——我好好听课,认真做作业……

——这可真是太棒了(夸赞的是行为),你能够好好听课,认真做作业(再次描述事实),你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分(赞美行为)。

在家长的认同和重复强调行为下,孩子注重的是“努力”的过程,而非“聪明”与否。

评价会给人以压力,赞美才是推动前行的动力。

编辑:纪阿黎

篇末福利:点击https://sojump.com/jq/13058547.aspx参与调查问卷,即有机会获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合订本哦!

(作者: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jia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