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康书记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近日,大家都被一部主旋律的正剧种草——《人民的名义》。

虽然是主旋律的正剧题材,但并不呆板无趣,反而在每个人物的刻画上十分有看点。

而且一开播,就在豆瓣评分高达9.0。

一众老戏骨演绎官场百态,将腐败的层次上升到了一位“副国级”领导层面,堪称尺度最大。

这虽然是一部影视剧作品,剧中人物却大都有原型依托,譬如前两集的小官巨贪“赵德汉”,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他平时低调朴素,受贿2个多亿,钞票数量之多把点钞机都烧坏了。

剧中的部委处长赵德汉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呼噜呼噜地吃着炸酱面,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每月瞒着老婆给乡下的母亲,汇300元生活费。

然而谁能想象,这样一位质朴的处长,竟然是位“亿万富翁”?

当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候亮平打开冰箱,翻开墙壁,发现砌成砖块的人民币,总共有2.3亿。看到这一幕,吃瓜群众的眼睛都快闪瞎。

甚至到了后面,还有这么个剧情:现场群众拍的照片和视频料太多,网监局删不过来,观众惊呼,这到底是怎么过审查的!

然而,如果你觉得这就算尺度大,那你还是太年轻了。

一部影视作品能向观众展现的,往往只是真实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在一角的背后,事情的真相到底有多壮观我们无从得知。

但一部影视剧拍出来到播出,该要顶着广电总局多大的压力,而一部好剧真正的尺度,在于敢不敢深挖阳光下的丑恶,在于敢不敢将丑恶的一面公之于众。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做到了。

而且该剧用了两个鲜明的角色来揭示腐败的根源,不是反腐官员侯亮平,不是省委书记沙瑞金。

而是祁同伟和李达康。

这两个角色有个共同特点:力往上爬。祁同伟的目标是当副省长,而李达康的目标是当省长。

但这两个角色又有不同:岗位不同,奋斗点不同。

▲祁 同 伟

汉东省公安厅厅长,局中“祁同伟”是个典型的政界投机份子。

在故事的开端,就有在探讨关于对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是拘还是规的问题上,祁同伟就主动表态与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站在同一阵线,主张对丁义珍实行双规。

对此他的老师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感到很诧异。而祁同伟对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他想争取李达康的一票,升任汉东省主管政法的副省长。

祁同伟一开始是高育良的“跟屁虫”,高育良是他大学时候的老师,因为在原省委书记离职之后,高育良是最有可能接班的人选。

然而好巧不巧,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空降了一个省委书记沙瑞金,祁同伟才转投向李达康。

最可笑的是,在得知退休干部陈岩石和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关系后,又不惜自降身份去给陈岩石当起了“花匠”。

为了眼前的利益,趋炎附势,没有原则,没有尊严,甚至没有人格,而且还自以为很聪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和事情,既不考虑法律的公义,也不考虑人民的利益,而是首先考虑领导的心思和情绪。

一个省的公安队伍掌握在这样一个人手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可想而知。

▲李 达 康

东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同时也是汉东省省长的热门竞争者。

在“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的处境中,出淤泥而不染,赢得观众好感。

作为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长期奋战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早年在云城当书记时因为反腐导致运云城GDP从top 1急速下滑,影响了升迁,形成了他心中最大的一个心结。

所以也能理解李达康为什么后来一心投入专注抓GDP,直接原因是为了当上汉东省的省长,根本原因是:政绩决定了李达康是否顺利当上省长,而决定政绩的最主要因素是GDP。

GDP是啥?GD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而提升地域GDP最快的就是房地产。

每当房价疯长的时候,笑得最疯的不止是开发商,而是各地政府,因为房价一涨,开发商就会抢地,土地一被抢,地价就会猛涨,从而获得高额的土地收益,而且,拆迁还可以拉动无数的关联产业,拆出意想不到的GDP。

据笔者不完全测算,地方政府每拆掉1平米旧房,可以增加3-5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GDP上涨8000-10000元,拆迁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经济核动力引擎。这不禁让我想起江苏的某任“建功立业”的市委书记,加快速度搞建设搞政绩,他更在行。

所以大家应该懂了为什么剧中的市委书记李达康会对拆迁和买地如此放纵,还用错拆迁指挥部的总指挥丁义珍。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实在太想把经济发展搞好。

那这样说下来,人民的民意体现在哪?

虽然剧中人物已经吸引了一大票迷弟迷妹,但也要看后续剧情才能更准确判定他究竟站在哪一边——人民or人民的对立面。

在后续的故事中,逃往美国的大贪官丁义珍,与剧中大boss又会搅起怎样的宦海风云?

想不出来。

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当国家的声音,和人民的声音发生共鸣,这才是真正实现了人民的名义。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