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武器盔甲哪家强?认准这几个产地和大师

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那些武器、盔甲与它们背后的产地和制造者其实息息相关。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一些素来以兵器工业著称的地区与城市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若干武器盔甲制造中心。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靠近水源(不但能提供生产武器素材,而且水路运输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金属资源丰富(附近有天然矿产或商业发达,可通过贸易获得)。而在诸如巴黎、纽伦堡、伦敦等中心城市,武器、盔甲制造商和相关手艺人(如金匠、银匠)之间一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乌尔夫贝赫特长剑上的署名

在欧洲早期的神话传说中,杰出的武器工匠就已经被烙上了地域色彩。比如赫菲斯托斯(Hephaistos)便专为希腊诸神打造神兵利器,古代日耳曼人家喻户晓的铁匠维兰德(Wieland)的事迹则主要流传在北欧。进入中世纪,一批顶尖武器盔甲工匠(非神话人物)开始被载入史册。例如,公元八世纪时,莱茵河区域的因格尔里(Ingelri)和乌尔夫贝赫特(Ulfberht)两位铸剑师(也可能是他们的作坊)打造的剑刃纯度、品质极高,广受赞誉,最终演变为了刀剑领域的“驰名商标”,被沿用了两个多世纪。实际上,武器和盔甲制造者似乎是最早得以在其作品上留名的手艺人,后世的某些皇家武器工匠其受宠程度甚至可媲美任何知名的宫廷画师。

▲乌尔夫贝赫特长剑复原图

不过,尽管这些传闻中的前辈声名斐然,但是和他们远东、近东的同行相较,欧洲的武器、甲胄制造者留下姓名的并不多。的确,我们知道少量十四世纪武器匠人的名字。但进入十五世纪后,才留下了一些可靠的武器工匠姓名,具体涉及刀剑、长兵器、弓箭、火枪、火炮等各个门类。进入十六世纪以后,武器制作名家才开始频繁地见诸史籍。现代人观念中那些独立的武器盔甲制作大师要到十四世纪晚期以后才出现在历史舞台。这解释了为什么在武器盔甲制造历史上,核心城市和地区的名字通常要先于具体的工匠或大师而为人熟知。

意大利:

显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盔甲制造地区非意大利北部地区和神圣罗马帝国南部莫属。这两个地区的工坊所制造的铠甲作为高档、紧俏的商品出口到全欧洲。十五世纪最具活力的甲胄制造中心大概便是意大利城市米兰了,它是最早的有详细记载的盔甲工匠家族米萨利亚(Missaglia)的故乡。这一家族出了至少四位卓越的盔甲锻造师:托马索(Tomaso,去世于1452年),安东尼奥(Antonio,去世于1496年),乔瓦尼·安杰洛(Giovanni Angelo,1496-1529),以及达米亚诺(Damiano,于1514年首次见诸史籍)。他们的工坊不仅满足本地需求,也向全欧出口铠甲。

▲菲利波·内格罗里1543年打造的头盔

十六世纪时,米兰城内拥有米萨莉亚的后人菲利波·内格罗里(Filippo Negroli,1510-1591)的工坊,他备受推崇,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甚至所有时代欧洲盔甲制作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亲戚弗朗切斯科(Francesco,约1522-1600)、焦万·巴蒂斯塔(Giovan Battista,约1511-1591)、亚历山德罗(Alessandro,约1528-1573)以及焦万·保罗(Giovan Paolo,约1513-1569)等人一起,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乌尔比诺公爵、法国及西班牙王室制作了大批极为华美的礼仪用铠甲,其中的一些精品保存至今。当然,意大利的盔甲工业并非米兰一家独大,同期意大利布雷西亚(Brescia)的工坊以及许多神圣罗马帝国南部城市也是它强劲的竞争对手。

▲1600年左右意大利米兰生产的全身板甲

德语国家:

德语国家的盔甲制造集中在几个城市或地区:帝国自由城市奥格斯堡、巴塞尔(1501年后属于瑞士)、兰茨胡特和纽伦堡,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位于因斯布鲁克的皇家工坊。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地区全都以板甲(plate armor)闻名,并产生了知名的锻造师或锻造家族。在奥格斯堡,黑尔姆斯米德(Helmschmied)家族——其中最为杰出的为洛伦茨(Lorenz,死于1515年)、科尔曼(Kolman,1471-1532)和德西德里奥斯(Desiderius,1513-1579)等人,开始为奥地利和蒂罗尔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其他富有的主顾服务。

同样有名的还有塞乌森霍费尔(Seusenhofer)家族,尤其是康拉德(Konrad,活跃于1500,死于1517年)、汉斯(Hans,活跃于1514,死于1555年)两兄弟。他们二人轮番掌管新近于因斯布鲁克成立的皇家工坊,为皇帝及其宫廷制造盔甲。而兰茨胡特的沃尔夫冈(Wolfgang Gro?schedel,1517-1562)则得到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约1510-1567)的赞助。在纽伦堡,孔茨·洛赫纳同样闻名遐迩,他的主顾包括神圣罗马教皇查理五世(Emperor Charles V)、萨克森公爵,以及波兰皇帝等贵胄。

▲1500年左右产于奥格斯堡的肩甲

除了著名的板甲锻造师的工坊以外,还有许多城市以其他“特产”著称。历史上纽伦堡本以锁子甲(mail armor)而为人所熟知,进入十六世纪后期,它升级成为了新式簧轮枪(wheel-lock)的制造中心。科隆从十二世纪以来便以好剑和锁子甲闻名。帕绍与索林根则是刀剑的代名词:著名的帕绍“商标”——镌在锋刃上的奔狼——标志着无与伦比的品质;十五世纪时,索林根剑刃锻造师也开始仿造这种商标,并将其镌刻在自己的刀剑上。

▲1600-1625年间生产于索林根的长剑

▲1548年生产于纽伦堡的板甲与马铠

西欧:

虽然英格兰、法兰西与尼德兰相当一部分武器和铠甲都从意大利与神圣罗马帝国进口,但他们自身也有繁荣的兵器装备制造中心。过去英格兰唯一重要的盔甲工坊似乎位于伦敦,但其地位很快在1515年(或1517年)被亨利八世国王于格林尼治(Greenwich,当时还属伦敦郊区)创建的皇家工坊所取代。法兰西最重要工坊则位于巴黎、图尔、和里昂,还有博韦和沙特尔,后者历史上以制造锁子甲著称。

除了直接进口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的产品,许多西欧的国王也相当重视“人才引进”,他们花费重金招揽了一批意大利或德意志的顶级武器铸造师。比如,图尔和里昂便引进了不少意大利人,而英国格林尼治的皇家工坊则雇佣佛兰德、意大利、德意志和荷兰的铸造师。

▲1527年英国格林尼治工坊为亨利八世制作的板甲

对于尼德兰或西班牙的武器盔甲制造,如今我们知之甚少。布尔戈斯(Burgos)、塞维利亚、卡拉塔尤(Calatayud)和卡斯特洪(Castejón)等地都曾是盔甲制造中心,而托莱多(Toledo)的刀剑则长期享誉欧洲。佛兰德斯大多数的大城市——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和图尔奈(Tournai)——都以拥有活跃的锻造师工会闻名,而且还有记录表明,布鲁塞尔有一家重要的工坊为哈布斯堡-勃艮第皇室服务。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全身板甲,1555年左右生产于巴黎

尽管欧洲的武器盔甲生产一度十分繁荣,但随着火器的兴起,17世纪后,传统的盔甲和冷兵器的地位开始不断下降。欧洲依然拥有一批顶级的盔甲匠人和制作工厂,但他们的很多高端产品,慢慢脱离了实战,已经主要是显贵们在礼仪场合(如阅兵)装备的典礼道具了。

▲1400年左右加泰罗尼亚生产的马刺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马千、彭琴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