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国掠夺的巨额黄金哪去了?

美国诺克斯堡存放的金块

“鱼”从英国来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19个月之后,他成为了独揽大权的元首。随之开始扩军备战,8个月之后,他将德军规模从10万扩大到了50万,13个月后,德军进占莱茵兰地区,按相关条约,英法等国应该立即对德宣战。

但他们没有宣战。反而一直以所谓绥靖政策,也就是姑息之态度,容忍希特勒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冒险,从占莱茵兰到吞奥地利,再到宰割捷克斯洛伐克。

一些观点认为英法当政者多为怯懦之徒,软弱无力之态度,大大助长纳粹气焰,是造成二战悲剧的帮凶。其实他们是各自都有本难念的经,经济与政治上的困境,阻止了他们再一次让国家快速进入战争状态。

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一些未雨绸缪之事,在希特勒当元首那一年,就已经开始运作。比如转移黄金。

政治嗅觉极为灵敏的英国人,从那一年开始,就将存放于英格兰银行仓库中的黄金,逐步向外转移,主要的转移目的地是加拿大。那是英联邦成员国,英国人极其可靠的兄弟,且远在北美大陆,德国人想打到那儿,估计不太可能。

一年之后,英国人转移到加拿大的黄金,已接近40吨,以今天的币值计算,大约等于80亿美元。

一直以绥靖政策而闻名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完成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后不久,便授意英格兰银行就大规模转移英国本土黄金一事,与加拿大方面进行商谈。

9个月之后,英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带着大约90吨黄金“访问”加拿大,但有资料称,这批黄金的一部分被转移到了美国诺克斯堡,也就是美联储的金库所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德军在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后,意识到再也绥靖不下去的英国政府,两天后与法国政府一道对德宣战。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地下仓库中存放的大量黄金,陆续开始装箱登记,准备运往加拿大。

英国海军上校奥古斯·阿加

英国海军上校奥古斯?阿加在1939年10月1日接到一个命令,要去执行一个“最高机密任务”。两天后,他从上级那里了解到了这个任务的详情——将148箱黄金运到加拿大(实际搭载量超过了200箱)。这次行动代号为“鱼”。

此时德军潜艇已出没于大洋之上,数十艘英国船只葬身于其猎杀之下,奥古斯上校心中压力颇大,好在他非孤身一人,除了自己所指挥的“翡翠”号巡洋舰之外,还有两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加入。

10月7日,这条大“鱼”游出英国海军重镇普利茅斯,向加拿大而去。奥古斯上校运气不错,这次转移行动中,并未遇上德军潜艇,只是遇上了一些风浪,货物安全送达。而在返航时,他所参加的护航队中,则有两艘商船被德军击沉。

8个月之后,法国已经在德军攻势下步入山穷水尽的状态,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面表示绝不屈服,一面下令火速转移剩余黄金。因为此前的良好记录,奥古斯上校再次荣膺重任。

由于战事吃紧,这一次没有那么多的军舰可以调动,只有他麾下那条“翡翠”号上阵,上一次装了200余箱,这一次是2000余箱!除了数量惊人的黄金之外,还有近500箱股票、证券,总价值接近200亿美元(以2017年币值估算)。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有钱的一条船。满载排水量9000余吨的“翡翠”号,也不算小了,但装上如此多的宝贝后,也是颤颤巍巍,33节的航速下降到28节左右。

这次航行从1940年6月24日开始,一周之后,“翡翠”号安全抵达加拿大。然后奥古斯上校就转任他职,将接下来的高难度任务,交给了其他人——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行动。

“翡翠”号从加拿大刚刚返航,就被调到一个由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三艘邮轮、四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中,运送不计其数的黄金、股票和证券,以2017年币值计算,价值接近300亿美元。

此时英国最危险的敌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已经开始所谓“大西洋战役”,30余艘潜艇被用于猎杀横渡大西洋的盟国商船。从1940年5月到10月,这些海狼已经吃掉了287艘盟国船只。

这是所有从英国来的“鱼”中,最可能遇害的一条。但匪夷所思的是,神出鬼没的德军潜艇,再一次消失了,英国人连他们螺旋桨发出的噪音都没有听见。

逃出法兰西

在二战中,法国仅仅6周时间就被德军击败,虽然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实际上是一只纸老虎。但在战争爆发之初,许多欧洲国家却拿它当真老虎,迷信其威力和安全感,并随之将本国黄金大量转移到法兰西银行去。

如最先遭到纳粹攻击的波兰,在战争爆发后,才匆匆将存放在波兰国家银行中的60余吨黄金运出首都华沙,转去罗马尼亚。这是一个与纳粹关系密切的邻居,波兰人自然不敢将黄金存在那里,而只是要借用那里的一个港口——康斯坦察。

波兰人的计划是从这里将黄金装上一艘英国邮轮,然后送到土耳其,再以火车转运到中东的黎巴嫩,那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一艘法国快速巡洋舰早已等候在那里,将会把这批黄金送往法兰西银行的地下仓库。

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黄金“逃亡之路”,经过了两个大洲、5个国家,神奇的是没有一块金币遗失,还十分的顺利。不到一个月,这批国家宝藏就从战火纷飞的华沙搬到了还在莺歌燕舞的巴黎。

相较于波兰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比利时人就要明智一些。当纳粹在1940年5月10日杀来时,拥有600余吨国家黄金储备的他们,选择了“三三三法则”,也就是将黄金分成三份,分别运往北美、英国和法国。

小国寡民的卢森堡,则将其所有的黄金储备(近5吨)统统都送到了法兰西银行。在二战中以“中立”为名而长期存在的瑞士,也在此时送来了十余吨黄金。

对于法国来说,四方涌来的黄金,并非什么好东西,反而是一个个包袱,法兰西银行不仅要为其提供存放空间,还要负责监管,还要应“物主”要求,随时安排转运事宜。

如看起来最信任法国的波兰人,一听到纳粹已经开始进攻法国,就惊慌失措地要求法国人赶紧把他们的黄金送到北美去。比利时与卢森堡在亡国之际,也于绝望中发出了这个要求,瑞士人倒还稳得住,暂时没有动静。法国人则早就稳不住了。

法兰西银行存放的黄金多达2500余吨,其中2000余吨都是法国自己的,是这个国家数百年来积累起的最大一笔财富,也是法国一旦战败之后,将来复兴的经济依靠。

由于战前政局的混乱,法国政府并没有像英国人那样,早早开始转移财富,当前线节节失利之时,才想到此事。

好在法国人并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自普法战争开始,屡屡受到德国威胁的他们,曾经数次将法兰西银行的黄金从巴黎紧急转运出来。这一次临危受命的转移大队长,乃是时任法兰西银行行长皮埃尔?尤金?福尼尔。

法国“贝亚恩”号航母

他可以动用的转运工具包括当时法国唯一一艘航母“贝亚恩”号,以及多艘新型快速巡洋舰。但他的时间不多,前线法军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溃败,而且除了集中存放在巴黎的一部分黄金外,还有不少黄金分散存放在法国各地,这进一步增加了任务的难度。

更让福尼尔行长头疼的是,法国政府在这个时候还要求他给土耳其送去几十吨黄金,以拉拢这个态度暧昧的国家。

福尼尔行长以一位银行家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马不停蹄地忙碌了5个多月,完成了1000余吨黄金的转移,与英国一样,主要也是送去了加拿大,部分送去了美国。

此时已是1940年6月,法国投降在即。法兰西银行还有1200余吨黄金没有“逃走”,福尼尔放手一搏,用能找到的船,将其全部装上,准备运往北美。

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港口,福尼尔行长以极大的勇气,从当地政府那里要来一群囚犯,以增加人手,加快搬运进度,交换筹码则是完事后给他们自由。

6月18日下午5点装船完毕,船队立即出航,4个小时后,德军坦克冲进港区,然后望洋兴叹。不料,船队出发没多久,就接到命令:回航,到最近的法国领土靠岸。

原来,出任总理的贝当元帅,已开始与纳粹德国进行停战谈判,他虽有意屈膝投降,却无意将这个国家的财富拱手相让,更无意将其送往他国。其策略是将黄金远送到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够不着的地方,等待未来某一天,法国人自己去取回来。那就是非洲。

那里曾有一个以出产黄金而闻名的古国——马里,其在19世纪末成为法国殖民地,名曰“法属苏丹”,距离欧洲颇远。根据法德所签订的停战协议,包括马里在内的法属非洲殖民地,都归贝当元帅的傀儡政府所有。

于是,装着1000余吨黄金的6艘法国船只,掉头驶往非洲,在法属西非首府达喀尔靠岸,然后以卡车转运到内陆一处堡垒中,在法军看管之下,一直安安稳稳,存放到法国复兴的那一天。

最后的赢家

英法等国将黄金等国家财富转往北美,并不仅仅在于要避免落入纳粹之手,更在于要以之购买美国所产军火,应付战事之需。如福尼尔行长所派“贝亚恩”号航母,在一次向美国送去两百余吨黄金后,就以其中部分换购了百余架战斗机,准备运回国内用于对德作战,只是还在路上,法国就投降了。

而早有准备的英国人,一面向加拿大转运数量惊人的国家财富,一面又以惊人速度,将这些财富花在了向美国购买军火上。以至于到了1940年9月,也就是开战后一年,就耗尽了大英帝国数百年积蓄,不得不拿出一些海外的军事基地等“不动产”,来向美国换取驱逐舰等急需的武器。

军火又是最为昂贵的商品,而且需求量极大。以二战初期美国向英法出售的主要战斗机P-40为例,此飞机当年售价约为5万美元,当时黄金一吨大约价值120万美元,可买24架,“贝亚恩”号一次买了百余架,那就是4吨多黄金。

而在二战中,英国损失了超过5万架飞机,即便将P-40售价折半计算,那也是需要一千余吨黄金。如果要将其他军火、战争损失、军费开支等等算上,那更是恐怖的天文数字,要以百亿乃至千亿美元来做单位。故而,辛辛苦苦转移出去的黄金,很快就转到美国人那里去了,而且还远远不够。

19世纪末,美国黄金储备不过区区百来吨,20年后,靠在一战中大卖军火等物资,暴涨到2500余吨,到194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万8千余吨。当时全球黄金储备的2/3握在美国人的手中。到二战结束时,美国人控制的黄金超过了2万吨。

如前所述,黄金是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石,在20世纪,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石,经济学家称之为“超主权货币”。手握巨量黄金的美国,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种金融霸权,可以按照它的意志来制定一个战后世界金融秩序。英国人也有这个想法。

于是,两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硝烟中开始了他们的战争。美国经济学家哈里?德克斯特?怀特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其中翘楚,他们制定的方案中,又以凯恩斯技高一筹。但问题是现在财大气粗的是美国人,凯恩斯方案中针对美国有诸多的限制,怎么可能化为现实呢?

最终,在吸收了许多凯恩斯方案的要素之后,怀特方案得以落地,唤作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源自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一系列会议,40余个国家代表参加。

尽管当时德、日法西斯还在负隅顽抗,但美国已经等不及要用手中巨大的黄金资本,来一统全球金融市场了。今天充斥于报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都是源自于这个体系。对于美国人而言,这个体系最关键的地方则在于,让美元成为了等同于黄金的硬通货。

在接下来数十年中,美国饱尝了巨额黄金储备带来的红利,美元也被冠以美金之誉。只不过,这绝非黄金劫的谢幕,美国人也并非最后的赢家。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变得破绽百出,毛病多多,以至于美元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连连出现信用危机,尼克松总统上台之后,这一体系就崩溃瓦解。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金融霸权,也失去了他们的黄金霸权。

与黄金脱钩之后的美元,立即开始了疯狂的贬值,由此带来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正在逼近西方世界。而黄金劫的故事还在继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游戏角色,那就是石油,那将是美国寻回金融霸权地位的新希望所在。

(作者: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