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从“倭寇”变为“鬼子”?

鬼子,是我们今天在一些抗日题材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一个词,一般指日本侵略者。鬼子原本是以前对外国人的蔑称,晚清时希望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人也将西方人称“西洋鬼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中国横行霸道,烧杀抢夺无恶不作,“鬼子”遂成为“日本鬼子”的通称。

四百年前即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各地。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棕而无不及,故予此名之。可到了近代,人们却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也?

话说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下玷辱中国。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 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鬼子专业户矢野浩二)

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意思是,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的是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清廷大使臣也不示弱。当即大笔一挥立就写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从此,大家便称日本“鬼子”。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与仇恨,于是“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鬼子”、“小鬼子”等称呼也就传遍了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