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小传1 : 我的英语逆袭之路

我是夏鹏。

2005 年,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在英国拿到了世界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也是全球第二个华人冠军,同年再赴英国,受到菲利普亲王的接见。接下来毕业、进入新东方并一路成为新东方集团战略规划总监。之后成立自己的品牌,获得数千万美金融资……我的这些年,像是经历了许多人的一生。

而我并非出身富贵,我常常会想起在贵州山沟里的童年。有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如果我的人生逆袭之路有稍许借鉴与价值,我愿意将所有干货从头说起,我是如何依凭英语,成就了我的人生。


1984 年,我出生在贵州,父母是三线军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的学历不算高,那个时候被称作“电大”,也就是“电视大学”的意思。如果附会牵强一番,他们算是中国在线教育的第一批学生。我父亲那个时候是一名工程师,我母亲是办公室文员,两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跟英语毫无干系,加之我身处贵州山沟里从,他们那个时候让我学习英语,现在看来很平常,而那时却真的是高瞻远瞩。我很感谢他们,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子女的未来。

那时我大概三年级,开始最早用的教材叫做 Big Muzzy 的电视节目,许戈辉主持的,新华书店也有配套的教材和磁带。我的老师就是我父亲,他会翻着字典,让我听着磁带去读。其结果是惨痛的,我对我父亲对英语的声音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了,也有可能他基本没有怎么带我读,我留下的两个印象是:1.这本教材太傻了,一个毛茸茸的外星人,见到什么吃什么之类的,完全不能用作英语的沟通之用;2. 那年春节,我姑姑姑父一家从桂林来贵州过年,我读了一段教材里的英语,姑父说,这是农民发音,虽然他自己的英语到底怎么样我也不得而知。从此之后我索性也不学了,下学之后,基本上就是练大字,踢球,玩沙子,写作业。

这至少证明:一般教育背景的父母,亲自教孩子英语,从技术层面上是不成立的。我父母当时也认识到了这点,也没有继续的逼迫我。监督与逼迫子女的学习,这是一个中性词,有消极意义,但也有积极意义。例如他们没有逼我跟着绿毛怪学英语,但是仍然逼着我练大字,我当时即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但现在看到自己提笔写出来的字,还是很感谢他们。

我正式开始学英语是在小学五年级暑假,父母带我去省城贵阳,参加百年英语的培训。从 ABC 开始学,我是班级里年纪偏大的学生,从此 5 年时间,每个周末加上寒暑假,我要自己坐车 2 个多小时去上课。其实学英语不在乎年纪大小,并不是越早学越好,关键是持之以恒。

1996 年,百年英语已经成为贵阳英语培训行业的翘楚,创办人是一对夫妇,何迅先生和陈辉女士。他们亲自上阵教学,何老师教高期班,陈老师教低期班,我的入门班老师叫 Mr. Wang,给我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 Simon,这个名字一直用到大学,才换回汉语拼音。我当时非常喜欢 Mr. Wang 上的课,就一个原因:语音漂亮

小孩子其实最会挑老师。现在很多机构对于老师的宣传无所不用其极,成年人反而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小孩子对此全然不知,但是却对美好的事物有着第一时间的理解和感受。前几日在上海和王玘老师吃饭,玘师,有匪君子也。席间谈及他的育女经,他家千金学钢琴,一开始乱弹一气,玘师却毫不生气,决定亲自示范,苦练多日,和自己的女儿一较高下,其女深受音律美好之震撼,玘师此时敲打她:凡是美好的事物,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学习英语难以坚持在于代价巨大,而代价是否值得坚持,关键在于追寻的事物是否是美好的。

当我们把英语学习变成“为稻粱谋”的营生工具,则会随时计算代价与收获的关系,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寥若星辰。人对于美好的事物会有天生的向往。要学好一个技能,首要任务是这个技能的美学教育。

以术求术,术不可得。

以道求术,术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