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让自己闲下来

现在创业基本变成了一个笑话,我也觉得确实像个笑话,因为喜闻乐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底,国内每天诞生的新公司多达4000家,现在可能更多。悲观估计,三五年内大部分都会死掉。仔细想想,其实蛮心疼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始于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发言,这也算是掀起这次创业浪潮的标志。为什么呢?好好的小日子不过,折腾什么?

其实稍稍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这已经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第四轮创业潮。

第一轮是1979-1989年草根创业潮,文革结束后,800万知青返城,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机关单位安置有限,知青只能靠“练摊”为生,个体户应运而生。

第二轮是1992-1997年下海潮,全国掀起一股全民经商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国企员工下海”。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

第三轮是1997-2000年互联网浪潮,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后,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催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互联网大佬。

第四轮呢?有人说是个体时代的崛起,我说创业潮的产生外因大于内因。

你发现没有?其实创业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缘于两个因素:1.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传统经济关闭上行通道,倒逼大众选择新的择业方式。2.社会进步带动经济改革的新兴产业格局,自主创业以寻求新的上行通道成为新的选择。

没看懂?翻译一下。经济状况不好,就业压力大。现在是个机会,你可以自力更生。

看上去有点不负责任,实际上这话可不是骗人的,第一轮的王石,第二轮的俞敏洪,第三轮的马云,都是这么出来的。但这话也不能全信,一轮创业潮下来,剩下的也就这么几个,更多的是我们看不到的创业者。

乐观地讲,市场经济还是相对公平的,如果能够自力更生,甚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件蛮有意义的事,至少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有一点使命感的。

创业对于这个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它大半是具有正面意义的,比如推动产业升级,提供就业机会。要问到底有多正面,好像也没有太多,它大抵还是为了个体的生存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换个问法,可能更容易回答,创业对于你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这个问题主观很多,我也更乐于分享。

1.做喜欢的事

你喜欢什么?又在做什么?把多少时间放在了喜欢的事情上?一步步逼问自己,大多会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答案。没错,这让人痛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总得选一样,而我们大多数的人生,可能两样都要经历,区别在于走了多远。有的在屋里,有的在院里,有的在路上,重要的是你现在的心在哪里。

我想这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没有人能代替。如果你恰好走了出去,那么恭喜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别忘了有个心理准备,走得越远会越累。

2.冷静大于热情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认知,好像创业者就必须像打了鸡血,我反倒觉得这样的鸡血还不如鸡汤来得更有营养。

你要知道任何伟大的公司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业长青的企业也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它需要的是冷静理性的判断和恒久不变的坚持。

所以,你说这是机会吗?我说这是个机会。你说这是你的机会吗?我想说,先冷静。

3.让自己闲下来

大家以往的印象是创业就应该忙得像条狗,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在描述上班时候的状态。你说忙吗?好像不是太忙。你说闲吗?好像确实没什么时间。那么时间都去哪了?

我想,当我们一头扎进繁复的日常工作里,处理一个又一个紧急状况的时候,就很难有时间去思考一些更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才是我们人生中意义最为深远的东西。

创业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动用你的全部智慧去思考一些平时根本没空想的问题,当你想清楚之后,会发现时间好像变多了。

讲了这么多,如果还是有人问,该不该创业?我说,环境如此热烈都没能打动你,我佩服你不跟风。如果你已然动身加入创业潮,我肯定这是个风口。

不管你是否在创业,我有个善意的提醒,闲下来,你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