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最具魔力的饮品,万年前已存在流传至今

1、发现啤酒

人类并非发明了啤酒,而是发现了啤酒。

公元前1万年左右,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因为生活在新月沃地的人们大都以采集野生谷物为生,使得啤酒的发现成为必然。

新月沃地从今天的埃及向北,沿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土耳其的东南部,再向南触及伊拉克、伊朗边境,因其地域形状恰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冰河时代结束之后,该地区的高地为野绵羊、野山羊、野牛和野猪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中的一些区域生长着茂密的野生小麦和大麦,为以采猎为生的人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物。

人们不但捕猎动物、采集可食用的植物,还大量收获野生谷物。这些谷物虽不十分美味但来源可靠;虽不太适合生食,但可以粗粗地砸碎或碾碎,用水泡着吃。

最初,人们可能只用谷物做汤:把鱼、坚果、浆果之类和水混在一起,放入泥或草木灰抹的篮子里,然后用小木叉将烧热的石头扔进去,谷物中含有少量淀粉粒,遇到热水膨胀破裂,溶入水中,使汤变得更加黏稠。

(图)酿啤酒的女人(古埃及石雕。埃及博物馆馆藏珍品)

2、啤酒影响了什么?

因为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文献来证实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4000年)的新月沃地区域,啤酒在社会和礼仪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晚些时候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最早开化的文明人(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饮用啤酒的一些情况。

事实上,文化传统与啤酒的关系亘古持久,有的甚至遗留至今。

早期啤酒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根据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对啤酒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两人用苇管共饮一坛啤酒。

但在苏美尔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过滤啤酒中的谷粒、谷壳等杂质,而且陶器已经出现,这就意味着可以人手一杯分而饮之。众多的记载显示出,共饮的场景是一种自古留存下来的仪式,即便在那时吸管已完全不需要。

对此最可靠的解释是饮料不像食物那样能够完全被众人分享。

当几人同饮一坛啤酒时,液体没有分别;反之,当切一块肉的时候,切出来的必然有好有坏,有众人想要的和都不想要的。

所以与人分享饮料成了好客和友好的象征,它意味着饮料无毒、适宜饮用,也证明提供饮料的人是值得信赖的。在没有小杯的时代,人们只能同坛共饮。

今天,让客人用苇管饮啤酒已不再是一种习俗,我们经常会选择用一个茶壶或咖啡壶沏茶、冲咖啡,或者众人分享一瓶葡萄酒或烈酒。

在公共场合喝酒的时候要碰杯,将杯子聚在一起不是也象征着我们分享同一坛酒吗?可以说所有饮酒礼仪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古人认为,饮料,尤其是酒精饮料具有超自然的属性。对于新石器时代的饮者来说,啤酒所产生的麻醉精神、模糊意识的作用无比神奇、难以言表。

同样神奇的是,在其神秘发酵过程中普通的米汤居然能变成啤酒。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啤酒授之于神。

(图)啤酒祭祀

许多民族都编造出各自版本的神话,讲述诸神如何发明了啤酒并教给人类如何酿造。

埃及人认为啤酒是农神,是身兼地狱判官的俄塞里斯偶然发现的。一天,俄塞里斯泡了一碗发芽谷子,放在太阳底下就走开了。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米汤已经发酵,他尝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便把这种方法传给了人类(这个故事正好与啤酒发现于石器时代的推测相吻合)。许多有饮啤酒历史的民族也有类似的传说。

由于人们认为啤酒是神授之品,因而理应用作宗教祭品。

苏美尔人和埃及人把啤酒用在宗教仪式、丰收庆典、葬礼祭祀等场合。

啤酒的宗教用途似乎可追溯到更早以前。

事实上,无论在美洲、非洲还是亚欧,对于有饮啤酒历史的民族来说,啤酒在宗教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印加人用金杯盛满“契洽”(用玉米或木薯酿造的啤酒)举向升起的太阳,然后洒在地上或者喷出第一口酒祭祀地神;

阿兹特克人用普逵酒(一种由龙舌兰汁液发酵酿制的墨西哥啤酒)祭祀生育女神玛雅秀;

中国人则将由黄米和大米酿的米酒用在葬礼及其他仪式上。

可以说,今天人们举杯祝愿福寿安康、婚姻美满、来世富贵,庆祝工程的顺利竣工,都是在回应远古的理念,即酒精能够产生超自然的能力。

3、文明人之饮

有记载的啤酒历史源于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约在公元前3400年这里首先出现文字。

从世界上首部文学巨作《吉尔迦美什史诗》的一段诗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索不达米亚人把饮用啤酒视为自身文明的一大标志。

吉尔迦美什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苏美尔王,他死后,苏美尔人和后来在此定居的阿卡德人和巴比伦人把他的生活故事神化,创作了一首详尽的神话史诗,讲的是吉尔迦美什和他的好友恩思度冒险的故事。

最初,恩思度是一个愚昧无知、衣不蔽体的野蛮人。是一位年轻女子指引他走上通向文明的道路。一天,他们来到一个牧羊村,即所谓通向更高城市文化之梯的第一级台阶,在这里:

他们摆上食物。

他们斟满啤酒。

恩思度不知面包可食,啤酒可饮。

女子旋即道:“吃吧,吃下这食物,恩思度,人要以此为生。

喝吧,喝下这美酒,这是大地的恩赐。”

恩思度饱餐,至厌腻;豪饮,至七坛。

于是,他情绪失控,高谈阔论,喜极高歌。

他满面春风,以水净身,全身涂油,终于开化。

恩思度的野人天性是由他对面包和啤酒的无知表现出来的。但他在饮酒盥洗之后开化,立即准备前往吉尔迦美什统治的乌鲁克城。

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食用面包和啤酒是他们区别于野蛮人的标志之一,也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

有意思的是,这一理念似乎反映了啤酒与安定有序的生活方式相适宜,而非史前那种采集狩猎的无序生活方式。

(图)喝酒、下棋的王后(古埃及壁画。埃及博物馆馆藏珍品)

4、文明破晓之饮

啤酒伴随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

复杂社会形态的出现,文字的发展,以及啤酒的普及都缘于剩余谷物的产生,所以人们对啤酒的热中也就理所当然,不可避免。新月沃地拥有谷物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样的自然条件开启了农业,孕育了早期的人类文明,创造了文字的雏形,让啤酒在这块土地上繁荣兴旺。

尽管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酿造的啤酒还不含啤酒花(直到中世纪,啤酒花才被认为是啤酒的标准成分之一),但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当时的啤酒与相关饮酒习俗仍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啤酒已不再是支付手段,人们再也不用“啤酒加面包”来问候彼此,但啤酒仍是工薪阶层的主要饮品。

古人相信啤酒有神奇的魔力,延续到今天,就是为他人的健康干杯。

啤酒仍代表友善、真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可以分享的饮品。

无论是在石器时代的村落、美索不达米亚的宴会大厅,还是在现代的酒吧,自从人类文明初见曙光的那一刻起,啤酒就已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摘自《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美] 汤姆斯丹迪奇(著) , 中信出版社授权合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