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啥角色?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尔代夫,并称赞“马尔代夫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同中国历史渊源深厚”,引发国人对于这颗印度洋明珠的热切关注。

“马尔代夫地处印度洋要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方欢迎马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方愿意同马方一道努力,推动这一合作倡议愿景早日转化为现实,带动各国发展繁荣和亚洲整体振兴。”

 ——摘选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尔代夫《今晚报》和太阳在线网同时发表题为《真诚的朋友,发展的伙伴》的署名文章

就像马尔代夫广告中所说:“在地球上最后一个乐园里,只有你和你的爱人,还有马尔代夫……”在很多人印象中,马尔代夫最常见的标签是“蜜月圣地”、“度假天堂”,鲜有人深入它的前世今生,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史书中的“溜山国”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一个岛国,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自古就是跨国贸易的中转站。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乘商船到过马尔代夫。他是有历史记载的造访岛国的第一位中国人。在当地语言中,岛屿被称为“安它鲁(atolu)”。“鲁”的发音与“溜”十分近似,所以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把马尔代夫群岛称为“北溜”。中国人把马尔代夫群岛称为“溜山国”或“溜洋国”。

根据现存资料,郑和访问非洲的航线共有三条:从马尔代夫经亚丁湾至埃及;横渡印度洋至东非沿岸的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经古里、阿丹、哈古角等地沿东非海岸南下至麻林地(今马林迪)、慢八撒(今蒙巴萨)等地。

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郑和率领商船队两度到马,向国王赠送了瓷器和其他礼品。在郑和留下的航海图上,标出了几个主要的岛屿,如官屿溜、任不知溜、起来溜、已龙溜等。郑和的随行人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和费信所著《星槎胜览》中,对马地理位置、气候、物产、风俗民情等,都有翔实记载。明朝时,中国人非常熟悉这些岛屿,称这里为“伏在水下的山脉”(流沙),并记载了这里的气候、地理和风土人情。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三件中国明代早期的瓷器,一件是青花龙纹执壶,另外两件是青花磁盘,其中一只磁盘是凤凰图案,反映了历史上中马友好往来和贸易关系。

首都马累,半小时走个来回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就是当年郑和船队来过的官屿溜,它是马尔代夫群岛中最大的一座海岛,也是全国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位于马尔代夫群岛中部,面积仅为1.87平方公里,人口15万,是世界上最小也是人口最拥挤的首都之一。尽管是最大海岛,但半个小时也能从岛的两端走个来回。

特产珍贵龙涎香,皇帝最爱

马欢在他的航海笔记里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过生动的记录。当时的溜山国人人信奉伊斯兰教,民风淳厚,男的肤色微黑,头上裹着雪白的包头,腰间系着围布,妇女则用一块大布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这是典型的阿拉伯穆斯林装扮。由于四面临海,岛屿不计其数,当地人以渔业为主,制成的海产品远销印度和暹罗等地。马欢特别提到这里出产一种奇异的龙涎香,像金银般昂贵。

香料是郑和船队从西洋带回国内的重要物质,又以龙涎香最为珍贵。而龙涎香其实就是抹香鲸消化道中的一种分泌物,点燃后能散发出浓郁的经久不散的芳香,颇受皇帝和贵族们喜爱。

古人很早就发现以龙涎为香,其香气恒久,遂作为贡品进献帝王。由于难得,宫廷内府也视之极珍,多是在宴乐或重要礼仪时焚烧,以此营造一种高贵的气氛。《乐府诗集》曰:“氤氲龙麝交青琐,仿佛锡銮下蕊珠。”就是这一情景的描写。宋明之际,焚香艺术盛行,龙涎香更是家喻户晓。《幼学琼林》曰:“龙涎鸡舌,悉是香名。”就连学塾的启蒙教材也把龙涎香作为一种知识宣教,以便蒙童记诵。中医亦用来消气散结,壮阳滋阴,被视为天然香料中的第一品。

刚被抹香鲸排出体外的龙涎香,色泽浅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成灰色、白色或黄色。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曰:“苏门答剌国有龙涎屿,群龙交卧其上,遗沫入水,取以为香,浮水为上,渗沙者次之,鱼食腹中刺出如斗者又次之。”古人视新鲜凝结、纯度高、手感轻的龙涎香为上品,若是夹有沙子之类的杂质,品质就要略逊一筹,若是被其它的鱼吞食又再吐出、含有了不洁物质,就属于下下之选了。

“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在土著工艺品中,有一种漆器花瓶十分抢眼。漆器图案是抽象的花草图案,与其他工艺品明显不同。有专家指出,这种漆器受到了中国福建漆器的影响。据说这是郑和船队中的福州籍水手传授给当地人的一门技艺。

郑和船队中有许多福州船员。当他们远洋来到溜山国时,一些船员由于生病被留在岛上休养。在等待船队返航期间,一些船员乘坐多尼船,不时造访有人居住的 8个小岛,以此来消遣时光。中国水手按当地人的发音和自己的理解,给8个小岛起了简单易记的名字:沙溜、任不知溜、起来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屿溜,总称“八溜”。他们逐渐与岛民建立了联系,一些懂得漆器制作的福州籍水手向岛民传授了漆器制作方法。当地艺人就地取材,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制作出了这种漆器。

由于岛上没有大米和蔬菜,中国水手每天只能吃些鱼虾和带来的干粮。长期的单调饮食和枯燥生活让他们产生了思乡情绪。所以他们后来凯旋回乡时,深有感触地对乡亲说:“七溜八溜,不如福州。”这句俗语至今还挂在福州人嘴边上,作为对家乡的赞美。

中国已是马尔代夫最大的旅游客源国

明朝永乐十四年后,马国王优素福三次遣使来华。后因帝国主义侵略,中马关系中断了几个世纪。 20世纪60年代初,中马驻斯里兰卡使节开始往来。1972年10月14日中马建交,我驻斯大使兼任驻马大使。至此以后,中马经贸、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人员交往迅速扩大,中国连续4年成为马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习近平此访也是两国建交42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马尔代夫,对中马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