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为了捕鱼权:卡马尔同盟对抗汉萨同盟之战

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成了欧洲人精神上的主宰。古代基督教有很多斋戒日,在大斋期以及每周三、周五欧洲人不能吃肉,根据统计这种斋戒期长达140多天到200天,但鱼肉不在限制范围内。中世纪最负盛名的鱼肉是七鳃鳗,这种鱼从罗马时代起就是欧洲最贵重的食物之一。英国的亨利二世就是在自己的法国封地上吃了七鳃鳗而一命呜呼,给英国留下了长时间的内战纷争。

中世纪的漫漫长夜里城镇人口一向都很少,斋戒期内吃的鱼大多是乡村人们自己捕捞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人口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终于赶了上来,城镇人口增多带来的问题就是人口密度加大,河流的鱼类开始减少,城镇人口对鱼肉的需求开始加大。人们最常食用的淡水鱼(包括新鲜的和盐腌的)是欧鳊、鲱鱼、鲤鱼、鲑鱼、梭子鱼、鳗鱼和鲟鱼,而餐桌上最常出现的海鱼是鳎、鲭鱼)、金枪鱼、鳕鱼和红鲣。当时,鲜鱼的货源不是很稳定,加之长途陆运会使鱼的新鲜度难以保持,因此,住在内陆的人们吃到的鱼几乎都是经盐腌制的。

▲汉萨同盟势力分布图,其成员遍布波罗的海,柏林也只是当时很不起眼的一员,属于布伦瑞克管辖

▲汉萨同盟船只复原图

以吕贝克等城市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首先发现了鱼肉的前景,汉萨同盟拥有当时先进的齿轮船,吕贝克等城市又是欧洲的制盐中心,两者结合在一起促使了汉萨同盟把腌咸鱼推广到全欧洲的决心。汉萨同盟首先发现了波罗的海鲱鱼的活动规律,400多个同盟商业城镇的船只集体加入了捕捞波罗的海鲱鱼的狂欢,波罗的海鲱鱼也因此被他们成为“波罗的海银”。相对低廉的价格、行销全欧洲的免税销售网络和保险技术(其实就是大把撒盐,汉萨同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盐业垄断商人,有本钱撒盐)使得汉萨同盟在捕鱼上获取了惊人的收益。为了捕获更多的渔获,汉萨同盟的商船远达北欧海域,蛮横的要求垄断北欧海域的捕鱼权。北欧海盗的子孙当然不能咽下这口气,1361年战争就此爆发。

丹麦国王瓦尔德内尔首先洗劫了汉萨同盟在瑞典哥特兰岛的办事处,汉萨同盟也换之以颜色,由52艘战船、104艘辅助船只组成的汉萨同盟汉萨同盟舰队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攻占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汉萨同盟的舰队并没有迎来瑞典军队的配合,独自深入丹麦国土。瑞典国王因为丹麦军队掠夺的哥特兰岛是自己的地盘,一度要和汉萨同盟联合。也许是瑞典国王觉得自己太冲动,也许是丹麦国王瓦尔德内尔和瑞典人达成了秘密协议,总之瑞典军队没有按照原计划配合汉萨同盟的军队。汉萨同盟的舰队被丹麦人奇袭,这场捕鱼大战最后以汉萨同盟的失败而告终,丹麦人短暂赢得了在自己家门口捕鱼的权力。战争过后没多久,丹麦国王瓦尔德内尔就因为在国内推行集权政策得罪了丹麦贵族,为了对抗自己的国王丹麦贵族争相向汉萨同盟借款,汉萨同盟也对丹麦虎视眈眈。内忧外困之下瓦尔德内尔只好离开哥本哈根,逃到了条顿骑士团属地(条顿骑士团和汉萨同盟是盟友),在那里他被迫和汉萨同盟签署了捕鱼协议。

协议规定只有汉萨同盟可以在北欧捕鱼中心挪威卑尔根自由出入,而北欧所有的渔业交易被他们限定在这个汉萨同盟的商业殖民地中,北欧海盗的子孙失去了在自己家门口捕鱼的权力。德国的渔民们在此后更是找到了新的赢利点,那就是当海盗。维京海盗的后裔从此被以哥特兰岛为据点的德国波罗的海海盗反复抢劫,德国人的船只吨位普遍达到100到400吨,吨位数倍于北欧人的传统船只,北欧人被打劫的苦不堪言。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组成了卡马尔同盟,同盟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抗北欧的“渔霸”汉萨同盟。

三国保留了各自的王室和政府,由联盟认可的“共主”的负责外交和对外作战,三国设置对外作战“基金”,同盟的第一任共同君主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1412年玛格丽特去世后,卡马尔同盟就在她的继承人埃里克的率领下和汉萨同盟开战,在战争中卡尔玛同盟攻占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德意志公国。为了对抗卡尔玛联盟,汉萨同盟再次使出禁运法宝,禁止从瑞典进口铁矿石,卡尔玛联盟经济发展面临极度困难。埃里克派到瑞典的税收官员对此不管不问,只想完成任务,激怒了瑞典人。卡尔玛同盟从此陷入长时间的内战,再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和汉萨同盟抢鱼了。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