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创业是创造社会分工,你get到了吗?

 每一次社会的前进,都是一次蜕变,类似破茧成蝶,是人类自己在自我解放。

解放自我的方式往往靠的是社会分工协作,而每一次社会分工就会产生新的产业,也会创造新的岗位和价值。

而作为新时期的企业,最牛的公司就是在新一轮人类解放自己的时点创造新的社会分工,形成新的就业岗位。而这种创造往往无比艰难,有点类似0到1的过程。

但是每一次0到1的产生都会让人无比的兴奋,好比瓦特改良蒸汽机(机器制造业)、贝尔发明电话(通讯业)、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航空业)、奔驰(汽车业)、爱迪生(电气门类,他几乎涉足电的全品类,创造了无数的社会分工)阿里(电子商务)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这些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无数的社会分工。

下一个创造社会分工的企业会是什么,不得而知。当然,我们也拭目以待。

回顾过往,温故知新可能更能带来启发?

社会大分工加剧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解放了人手,用机器代替人力,实现了人的解放。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产生,由此产生了更多的产业。

工业革命之前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实现了动力的再次更新换代,同时通讯技术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又一次创造了更多的职业分工。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创造了更多的职业分工。

如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其中表现为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应用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作者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每一门技术的应用,无疑都将产生较多的职业种类,形成庞大的社会分工,人类朝着更广阔的生活精度而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选择无疑的肯定的,不管选择与否,都将进入变革的洪流。

最近一次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工(中国大陆)

90年代,互联网浪潮的来袭,互联网公司作为新兴行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加速了行业的分工。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行业,B2B、C2C连接线上和线下,产生更多的分工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并且创造的新的细分领域,比如物流,甚至每个领域都产生数家创业企业。物流公司快递小哥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他们,生活甚至会陷入瘫痪。

 

网易,腾讯,盛大等代表的游戏产业,创造的庞大的产业群,甚至在虚拟世界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创造无数的分工,当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滴滴以线上力量整合了线下资源,实现闲置共享,延伸了共享经济的意涵,给更多的司机提供了工作岗位,创造了新的社会分工。

新美大、饿了么为代表的O2O异军突起,挖掘新的需求,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了资源配置。外卖员在成了这个时代的象征,尤其是各个春晚上,外卖员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58同城,连接供需双方,将社会的闲置资源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资源的有序调配,创造了更多的分工和细分领域。比如二手车、招聘、家政服务等等,每个市场都是庞大的市场,(其中二手车市场有20000亿之巨,现在仅仅是冰山一角。)都是在提供更多的专业分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

这样的企业才是社会需要,并且不断被投资人追捧的企业,虽然一直再有新的排列组合形式出现,但是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难怪李彦宏说,可能明天就是破产的日子,因此要时时保持警惕。

马云则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此话一点不假,互联网创业企业多如牛毛,真正活下来的就是阿里、新浪、搜狐、腾讯等;当时团购网站有上万家,真正活下来也就新美大等,其他不知名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名字企业的早已死了。

这些死掉的企业也都把握到了大势或者说风口,为何死了?

借力使力 整合资源 左右逢源

站对了方向,不一定就能飞起来。所谓站在风口上的猪不过是一种娱乐的笑谈。试问,站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有几个?不过屈指可数的几家。

扎堆的跟风,对行业而言是灾难,也是资源浪费。

在找准了具体的方向,在把握好大势的情况下,能够顺势而为,并借力使力,整合资源,左右逢源,最后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

以小米为例,小米在2010年成立,次年推出小米智能手机,雷军已在互联网界已摸爬滚打数年,他看清楚了大势。其实在那个时点,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已经是领头羊,还有天语等小品牌在跃跃欲试。

在发布手机的同时,小米社区是小米的另一个战场,是小米创立时独有的经济模式或者营销模式,形成了小米的粉丝经济。可以说这是小米的基因,是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企业最显著的特征。这个武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小米的致胜法宝。

当然,这个时代光靠粉丝经济是难以为继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坚实过硬的产品说话,当华为推出mate7时候,小米4艰难推出,当华为p8的时候还是小米4.。。。此时的世界已经发现还有vivo、oppo、魅族等一大堆追赶者。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华为、vivo、oppo都超越了小米。

其实当他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小米已经成为了一家全品类的公司,在互联网的领域朝着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大企业全品类的公司进发,既有自己本身的商品的拓展(小米杂货铺),同时还延伸到了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理财、借贷、小贷、征信等)、数据、物流。。。等领域,成了全品类、全方位的公司,朝着平台公司在大踏步前进,虽然前进的也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顺畅。

当然不仅小米,连滴滴、摩拜。。等新兴企业都在根据自己商业领域收集数据,形成自己的独有的征信记录。朝着平台企业的方向前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一个时代或许只能成就一部分被人们记住的大企业,而小企业作为陪跑者,他们的使命就是在和领跑者一起创造一个时代的繁荣,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无限风光。

当然,谁能笑到最后,还要看谁笑得最好。

至于说最后的结果,只能归结为三个字,时也、运也、命也;其他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