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之新春

每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来了,也是禹音最开心的时刻,因为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重要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了,同时可以开开心心的放松一下了,今天是大年三十,首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春节吧,同时我会把禹音在春节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啊!

“春节”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又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我们还要在初一开始拜年,这个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很多人都用电话拜年了,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都用微信拜年,发红包了,但是我还是喜欢爸爸妈妈领着禹音去亲戚家里拜年。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明日精彩故事继续,敬请关注!